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高阳公主(第8页)

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金宝神枕,自言主所赐。

初,浮屠庐主之封地,会主与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更以二女子从遗爱,私饷亿计。

至是,浮屠殊死,杀奴婢十余。”

,从史料看我们大致梳理一个过程,起因是房遗爱和房遗直争嗣,直接导致高阳公主在太宗面前失宠。

在这个时候御史又发现高阳公主和高僧辨机私情得到物证宝枕。

唐太宗才知道高阳公主与和尚**,于是震怒下旨赐死辩机,杀奴婢十余。

等到了《资治通鉴》中故事更加完善丰满“太宗怒,腰斩辩机,杀奴婢十馀人;主益怨望,太宗崩,无戚容。

上即位,主又令遗爱与遗直更相讼,遗爱坐出为房州刺史,遗直为隰州刺史。

又,浮屠智勖等数人私侍主,主使掖庭令陈玄运伺宫省祥。”

赐死又改为腰斩,高阳公主的罪名除了**还有擅行巫蛊之术窥伺天象等。

研究者的质疑

整个史料描述精彩纷呈,跌宕起伏堪称一部小型小说。

然而后代研究者发现,此史料前后矛盾,迷雾重重。

目前研究者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以下观点均为研究者论文提出,仅此转述)

第一,高阳公主和辨机相遇相恋地点与唐代高僧管理制度不符。

比如高阳公主和辨机在浮屠庐主之封地相遇。

主与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

研究者认为唐代高僧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进出寺庙都有登记,无缘无故离寺不归还能不被立刻发现不符合常理。

即使辨机是玄奘的高徒是大德也不可能无视寺庙管理制度随便出入而无人关注。

第二,高阳公主的年龄和辨机相遇时差异较大,高阳公主十几岁而辨机很可能已经三十几岁了。

加之房家关系错综复杂,高阳公主的恶行如果肆无忌惮,那么作为姐妹的韩王妃,作为婆婆的卢氏,作为弟弟的房遗则等都不会放任自流,任何一人都可以直接将实情上报太宗知晓。

(论文《辩机死因初探》)

第三,《新唐书》中记载的高阳公主在太宗面前因为此事失宠与《旧唐书》中记载矛盾较大。

《旧唐书》记载在房玄龄病重的时候太宗见表,谓玄龄子妇高阳公主曰:“此人危惙如此,尚能忧我国家。”

当时已经贞观二十二年五六月,而太宗在贞观二十三年五月驾崩。

可见至少在唐太宗驾崩前,唐太宗对高阳公主还是比较正常的,公主没有任何失宠的迹象。

当时房玄龄后期一直是在宫中治病,因此作为儿媳妇的高阳公主跟随进宫从而见到唐太宗的机会较大,如果高阳公主已经因此事失宠,那么太宗是不太可能这样语重心长和她心平气和的对话而被起居郎记载。

此事在永徽三年立的房玄龄墓碑上作为荣耀雕刻示人,可见至少在房玄龄死后近四年内高阳公主“丑行”

暴露可能性较小,否则高阳公主如何顺利晋封长公主并刻上碑文呢。

第四,作为宋朝太宗时期李昉撰写的《太平御览》中史料也未提及高阳公主和辨机事,不知《新唐书》看到何种史料将此事编入史书。

“又曰:房玄龄之子遗爱,尚高阳公主。

玄龄病,上表谏征辽。

太宗见表,谓玄龄子妇高阳公主曰:“此人危惙如此,尚能忧我国家。”

又曰:房遗太宗女高阳公主,拜驸马都尉。

初,主有宠於太宗,遗爱既骄恣,谋黜遗直而夺其封爵。

水徽中,诬告遗直无礼於己。

高宗令长孙无忌鞫其事,因得公主与遗爱谋反之状。

遗爱伏诛,公主赐自尽。”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