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8章 主使之人(第2页)

事实上,经过几年的发展,大汉的局势已经趋于平静,各大世家也不得不接受眼前的事实,很难掀起什么波澜,刘子秋加强对他们的注意也只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然而,除了这些家奴,京城中还出现了一些来历不明的武士。

这些人都持有相应的身份证明文书,从文书看,他们来自天南地北,身份也各不相同。

但他们再有什么合法身份做掩护,却也瞒不过禁军探子的目光。

能够成为禁军当中的探子,除了武艺精熟、纪律严明、忠诚可靠之外,还必须经过一些特殊的训练,化装侦察便是其中必修的一项。

这些禁军探子撒进城里,有的扮着货郞,有的投身客栈当起了小二,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遍布京城的角角落落,很快就发现了这些人的可疑之处。

第一个可疑之处,这些人都暗藏着兵刃。

大汉王朝如今疆域辽阔,西起西域,北至大漠,都属于大汉的版图,包含着汉、羌、突厥、室韦、契丹等多个民族。

但从本质上来说,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仍然是以农耕为主的汉人。

农耕民族的特性,决定了汉人在和游牧民族的多年争战中,经常会处于劣势。

为了培养汉人的尚武精神,刘子秋并不禁止百姓拥有兵器,而且各郡县还会定期举行一些比武大会,优胜者会获得朝廷的嘉奖。

因为刘子秋知道,如果像秦始皇那样收天下之兵铸几个铜人,虽然可以维持短暂的安宁,却会磨灭国人的斗志,养成的只是奴性。

长此以往,内患能不能消除还说不定,但外忧肯定会越发严重。

即使朝廷并不禁止人们拥有兵器,而这些人却把兵刃蔵在暗处,自然就显得十分可疑了。

另一个可疑之处,这些人彼此之间却会经常联系。

按照身份证明文书所载,他们来自四面八方。

在这个缺乏现代通讯条件的年代,不在同一个地域生活的人,基本很难有认识的机会。

而这些原本应该素不相识的人,却经常保持联系,这就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们的来历了。

很显然,这些人要么原本就互相熟识,要么就受控于某个严密的组织。

最后一个可疑之处,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有行伍经历。

这些人虽然刻意进行了伪装,但却瞒不过经过严格训练的禁军探子的眼睛。

他们的坐姿、他们的步伐、他们的神态,都在不经意间出卖了他们。

要知道,这些禁军探子本是禁军中的佼佼者,为了让他们更加精于伪装,训练课的第一项内容就是“纠正”

他们的这些军伍习惯。

有了这三个可疑之处,这些人自然就成了禁军探子关注的重中之重,他们的每个举动都几乎难逃禁军探子的耳目。

当禁军探子把这些人的活动轨迹梳理出来以后,可以很清晰地发现,这些人居然不是一伙,而可以分成了两拨。

其中一拨人数量庞大,根据禁军的初略统计,大约在四千上下。

另一拨人则少得多,只有不足两百人。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