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特别是《赤壁赋》与《赤壁怀古》至今,仍为我们津津乐道,赞不绝口。
然而,我们还是有一个问题不得不问,苏轼难道就要在黄州呆一辈子?他还能东山再起吗?
3
宋神宗元丰七年,即公元1084年,苏轼接到朝廷新的任命,离开黄州到汝州任团练副使。
经过在黄州四年多的历练,苏轼似乎明白了许多。
比如,这一次,他在北上汝州的途中,与一个重要的人物见面了。
这个人是谁呢?王安石。
其实,按照常规的路线,苏轼由黄州到汝州,应该是忘西北方向走。
可苏轼为什么舍近求远,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这其中到底有何隐秘?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将笔触指向王安石。
我们知道,从宋神宗熙宁三年到熙宁九年,即公元1070年——公元1076年,在这六年时间里,王安石曾两次为相,又两次被罢相。
在此期间,王安石经历了人生中最为痛苦,最为复杂的世事,他亲手提拔的得力干将背叛了他,33岁的儿子又不幸死掉。
王安石可谓是悲愤交加,心灰意冷。
西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王安石彻底隐退,在江宁中山附近的半山园住下,从此,再也不问世事。
这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就这样以了残生,实在是让人叹息不已。
王安石是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人物,同时也是北宋王朝的悲剧。
如果王安石变法能够得到一如既往,彻底的贯彻执行,宋朝的历史有可能被改写。
但是,不管怎样,王安石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即便是在他隐居后。
因为,王安石已经不只是王安石,他还代表着一股强有力的政治力量,一个改革的代名词。
因此,苏轼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要从江宁过,有一个很重要的愿意就是要去拜见王安石,或许,苏轼是希望王安石能帮助他东山再起?
宋神宗元丰七年的六月,苏轼乘坐的船到达了江宁。
现在,苏轼终于又见到了王安石。
当苏轼看到王安石的时候,那种场面想必也是让人感叹万分。
我们可以想象,这两位或许有“同是天涯沦落人”
与“相逢一笑泯恩仇”
的感触吧!
其实,最大的变化还是苏轼对王安石的看法。
当然,王安石的变化也挺大的,至少在性格上。
比如,有一次,苏轼跟王安石闲来无事,在谈及到关于当下朝廷的一些问题时,王安石曾这样说道,“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
。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通过这句话,我们已能看出,此时的王安石再也没有当年的那种敢作敢为的风范了。
那么,苏轼呢?苏轼在一首名为《次荆公韵四绝》的诗中写道,“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在这首诗里,苏轼说晚年的王安石骑着一头小毛驴,默默的行走在荒野中,如今再也看不到当年那个叱咤风云的王安石了。
我曾想起他劝我在江宁买上几亩田地就此安家落户,可是,这一切都不可能了。
要是我能早十年与之为邻就好了。
苏轼说这样的话,很显然已经对王安石没有当年的那种敌对情绪了,反而有一种“相见恨晚”
的情绪在其中。
的确,如果不是政治上的分歧,苏轼跟王安石是很有可能成为知己朋友的。
并且,苏轼也曾透露出希望王安石还能出山,自己愿意在他门下的意愿。
在苏轼的《与荆公二首》里有这样一句话挺耐人寻味的,“某游门下久矣,然未尝得如此行,朝夕闻所未闻,慰幸之极”
。
本书简介落魄将军之子,偶得一神秘功法,随后被卷入一场腥风血雨之中,惨烈的政治斗争父亲的致残大仇大陆的真正形态白家的隐世初衷,看白落云如何凭借一部耀雷诀随心纵横玄罡!书友群301875167欢迎大家进群讨论...
她望着修真前辈,拍桌而起,前辈,逼婚我绝不接受。前辈笑,要不,你逼我?这是一名小女修被前辈强行结为双修道侣的故事。...
这只是,一个穿越到以龙与虎和俺妹为主的综漫世界,立志不会成为变态结果成为了绅士的逗比,渡过日常生活的书,请不要抱有过多期待。(话说果然还是简洁的简介适合我啊)ps前期的第一卷基本上是两三年前的写下的,当年时候不论是文笔还是思想都有些幼稚了,所以也是希望各位读者大大能够稍微忍受一下推进到第二卷就会逐渐好些的哦就是这样了DA☆ZE...
无线网卡变成了可以连接各种力场的超级网络连接,在这个末法时代,看凤歌演绎一个怎样的传奇!...
猎鬼少年乔宇收到父亲留书世有遗训守护白家后人,与白家后人白颖珊结下不解之缘,白颖珊手有七瓣白莲,身藏阴阳奇书,更天生阴阳眼,乔家世代子生父失踪,连...
大错铸下,她自爆重生,曾经的大陆第一幻术师沦为13岁废柴小女孩,灵脉破损,被人嘲笑。没关系,她还拥有随身空间,至高凤凰天赋!无上神器,顶级魔宠!她翻手为云覆手雨,把所有欺凌她的人都踩在脚下!唯独他今生重逢,他已是至尊兽帝,一双紫瞳魅烬苍生,万众臣服。他挟复仇烈焰,踏破九重魔狱,遍寻三千九百八十界,只为她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