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他的本意是想凝聚日趋涣散的民心,挽狂澜于既倒。
可惜的是,事已至此,空话已经于事无补了。
崇祯再次想到了“南迁”
单独召见驸马都尉巩永固,向这位皇亲国戚征询救急对策。
巩永固极力鼓动皇帝“南迁”
如果困守京师,是坐以待毙。
不久,李明睿公开上疏,建议“南迁”
。
他说:如果皇帝“南迁”
京营兵可以护驾,沿途还可以招募数十万士兵。
山东的一些王府可以驻跸,凤阳的中都建筑也可以驻跸,南京有史可法、刘孔昭可以寄托大事,建立中兴大业。
北京可以委托给魏藻德、方岳贡等内阁辅臣,辅导太子,料理善后事宜。
崇祯把他的奏疏交给内阁议论。
内阁首辅陈演反对“南迁”
示意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严厉谴责李明睿的“邪说”
声色俱厉地扬言: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
李明睿不服,极力为“南迁”
声辩,援引宋室“南迁”
后,国祚延续一百五十年的先例,反复论证,只有“南迁”
才可以有中兴的希望。
崇祯对光时亨的意见很是反感,当面训斥他是出于“朋党”
的意气用事,下达圣旨:“光时亨阻朕南迁,本应处斩,姑饶这遭。”
态度虽然十分坚决,但是大臣们都缄口不言。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是支持李明睿的,他写给皇帝的秘密奏疏,提出折中方案,派遣太子“南迁”
把南京作为陪都,留下一条退路,维系民众的希望。
崇祯看了他的奏疏,赞叹不已,兴奋得绕着宫殿踱步,把奏折揉烂了还不放手。
立即召见内阁首辅陈演,对他说:李邦华说得对!
陈演是坚决反对“南迁”
的,故意向外透露了这个消息,并且鼓动言官猛烈抨击“南迁”
的主张。
崇祯感受到“南迁”
的压力,立场发生微妙的变化,他再次召见内阁辅臣时,作出了和他的本意大相径庭的决定:死守北京。
他的理由是:如果朕一人单独而去,宗庙社稷怎么办?陵寝怎么办?京师百万生灵怎么办?国君与社稷同生死,是道义的正统。
阁臣们建议,让太子“南迁”
延续国祚。
崇祯反驳道: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且无济于事,太子这样的哥儿孩子家,做得了什么事?先生们乘早研究战守的对策,其他的话不必再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