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陈廷轩知道陈伟那是给两个妹妹带着的,不由得冲萨拉微笑点头。
萨拉看着礼盒当中的那个精致的银项圈和一副小银手镯,嘴角现出了一丝微笑。
此时郭嵩焘给她的印象,又高了一层。
“这位郭先生,真是个慈祥长者。”
萨拉说道,“他这是怕我们生气,才以夫人的名义送来了这些礼物。”
“是啊!
这礼物虽然不甚贵重,但心意却是到了的。”
陈廷轩感叹道,伸手也拿了一个大大的冰糖葫芦,咬了起来。
“好吃,好吃。”
陈廷轩赞叹道,“这是地道的北京西城冰糖葫芦呢,这位郭夫人,真是好手艺。”
看到公公吃起冰糖葫芦来的样子竟然和孙儿小陈伟一般无二,萨拉心里暗暗好笑。
天色已晚,尽管有美貌夫人梁氏在侧,但郭嵩焘仍然无心睡眠,他让梁氏帮他展纸磨墨,开始写起奏折来。
“……计英国之强,始自国朝。
其初国政亦甚乱,推原其立国本末,所以持久而国势益张者,则在巴力门(parliament议会)议政院有维持国是之义。
设买阿尔(mayor市长)有顺从民意之情。
二者相持,是以君民交相维系,迭盛迭衰,而立国千余年终以不败。
……圣人万物为师,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
虽使尧舜生于今日,必急取泰西之法推而行之,不能一日缓也。”
在当天的日记里,郭嵩焘记下了这样的话:
“……刘锡鸿充当随员,枢府遽以副使任之。
一意传会京师议论,以嵩焘为的,自负能攘斥夷狄,深文周纳,以相齮龁。
不独区区一生愿力无所施用,乃使仰天欷歔,发愤呕血,志气为之销靡,才智聪明亦为之遏塞。”
而此时的刘锡鸿,也没有闲着,他自回到使馆之后,便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写着奏折。
“……英国外交部又谓无臣姓名例不得同见该国君王,经郭嵩焘与之协商,始获同见,而刊刻各国公使名单又只列臣名而不详其职守,不知郭嵩焘是何居心。
……该国屡请使臣常驻,而现又诘难不已,殊不可解。
臣查中国人民在伦敦经商者,皆从洋俗,又得该国封赏,与该国人等无异,情形与在美利坚、日本者甚有不同……”
第二天,刘锡鸿早早的起身,悄悄叫来一位亲信,将自己熬夜写好的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电奏稿件交给了他,让他去电报局,把奏报发出去。
而就在刘锡鸿的这位亲信办完了手续离开电报局后不久,一位西装礼帽的英国绅士模样的人便匆忙离开了电报局,叫了一辆马车。
“去罗特希尔德银行。”
绅士付给车夫一枚银币,低声吩咐道。
(未完待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