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八四章 人性与神性(第3页)

对于某些不信教者而言,无论说话还是行动,常会表现出缺乏自我约束的漫不经心,对待自己的语言、行动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

还有许多人流于日常生活,并不去思考有关价值一类的东西。

生活的衣食住行等直接需要在指引着他们的生活。

然而,如果缺乏某种追求,对生活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

哪怕是极为简单的应做能做不难做的要求,也做不到。

凡是有某种精神追求的人。

只要是高于现实一点点的追求,无不体现出对自己言行严肃认真的态度。

这种严肃认真的行为本身就会逐渐生成心灵净化的体验。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说明的是生活于现实之中的普通人即使通过自身的努力也难以达到完人的境界。

但身处现实之中的普通人,若抱定“金要足赤、人要完人”

的信念,以宗教般的虔诚履行之,严肃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同样可以达到通过宗教仪式的强化所能达到的“完人、真人”

的境界,是人的神性得到完美实现。

神秘,神秘,神而隐秘,秘而不现。

神的秘而不现,说明神是一种精神,属于精神存在,实实在在地约束着人的行为。

神的神秘性,有时使宗教与科学处于对立的地位,使得人们感觉到在科学知识之外存在着宗教的知识。

宗教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精神世界、思维活动存在的某种内在联系。

不应把宗教现象的存在归结为心智能力低下、心理进化水平低的结果,而应循此继进,探求精神世界存在的某种内在联系。

基督教是神人沟通,以仆人作为神与人对话、交流的中介。

神为不可视、不可摸、不可听、不可闻,神没有肉身实在,如何教人可信?基督教恰恰是解决了、突破了最为令人难以置信的难关,通过耶稣的存在,使神成为可信之事。

可信的现实基础是存在需要解脱苦难、苦情的民众。

宗教是一种精神高级解脱智术。

神进行自我形象设计,为了使人相信,特设异己存在之势,显神迹、施神术,异己之心再为刚硬,终究得以征服。

如何排除人们对神存在的疑虑?这是确立信仰所不可回避的问题。

也是如何使信神成为心灵唯一出路的问题。

旧约中讲神不可显像,像显则所见之人必死,这就堵塞了人想见神的念头。

或对种种疑虑之心加以重重诅咒,疑虑或怀疑则生恐惧之心。

苦炼心志。

苦修慎行,勿忘神灵。

信则福降,不信则祸生。

如何将某种一时之念升华为永恒的信念?面对教徒周而复始出现的动摇、徘徊,屡救屡恶、屡戒屡犯,说明坚定信仰之路历尽坎坷,最后方能达到心灵神圣不可侵犯的境界。

罪由亚当而来,恩由耶稣而得,耶稣乃神舍弃为众。

以义动情。

通过基督复活,*消失,精神获得永恒存在,成为信仰的根据。

耶稣则不是靠旧约显神迹的方式,而是以被钉十字架的献身精神感动信众,其诚、其识、其情、其勇感人。

诚命第一,爱人如己,忍耐到底必然得救。

亚里士多德在说服学中曾经阐述使人信服的三种手段,分别是逻辑手段、情感手段、信誉手段。

基督教是三种手段合一,以克服心灵上存在的障碍。

耶稣之后传道成为一种职业。

传教者采取反论的方式向教徒植入神的信仰。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