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0八章 死亡话题(第3页)

心灵史研究中,有人描述心灵是飘忽的,需要拴束。

飘忽确实反映了心灵的某种特性。

超越了具体目标拴束的精气团自然处于飘忽状态,说明安稳的难寻。

任何有形的东西都可以拴束,惟独由精气团构成的心灵难以绑缚拴束。

精气团有惊人的采集吸附吸纳能力,更有神奇的消化消融转化提纯功能。

精气团经过浓缩凝聚而成精气神。

精气团的灵魂便是精气神。

没有精气神的精气团是散漫的、无机的、无生命的。

心灵,因精血合成而污浊。

却又因合成为生命而神圣高贵,更因精气合成凝聚而显得玲珑剔透洁净透明,照亮人生道路照亮人间。

人的器官人的思维人的体验,惟有人的体验在精气团的衍生强化中有特殊作用,融合了**与精气。

恰好联接了**与精神。

体验是**与精神的结合部。

人走了,走向何方?人生最大的无知最可悲的无知,莫过于不知死后去向;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死亡时的痛苦;人生最大的转化,莫过于把死亡的痛苦转化为欢乐。

吴为读,许多佛教大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死亡,为死亡做准备,他初时感到有些不解。

死亡不过是一瞬间、一刹那的事情,还值得一生去做准备,以一生去为那一瞬间、一刹那做铺垫,不值。

后来想,这是以活着的时空观去对待死亡的时空观。

时空错位造成了态度差异。

我们对临终死亡的态度,恰恰建立在这种错误的时空观基础上。

痛苦的感受时间与痛苦的感受程度成正比,人生比较普遍的体验是,当感受疼痛、痛苦时,感觉时间在变慢、拉长,度日如年。

幸福的感受时间与幸福的感受程度成反比,幸福感越强时会感到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时间过的很快,度日如秒。

人在临终状态时,那些负面体验,**的、精神的,单项的数项的无数项的合成起来汇聚而来,**的疼痛,器官及其功能一点点失去,精神的痛苦,无助,孤苦,冷漠,冰冷,要比平时所受痛苦何止扩大百倍、千倍、万倍,痛苦感受在倍增的同时,时间效应发挥效力,健康活着的人感到是一瞬间、一刹那的事情,进入临终状态的人感受起来却似一生一世那样漫长难捱,使人不得不经历、不得不忍受那种痛苦的煎熬。

活着时如果心灵自私、冷漠、阴险、冰冷,一点小小的不愉快都容纳接受不了,进入临终状态时就会倍加痛苦。

如果人有爱心善念的心境,能够包容接纳人世痛苦冷漠甚至仇恨,也就会极大地减轻、消解临终的痛苦,悄然入梦般地度过临终期。

据濒临者的经验,仿佛经过时间隧道,进入全景式生命回顾,生前的人和事如同快速闪现的电影胶片,一生一世被压缩到那瞬间重放。

感受,要么舒服极了;要么痛苦万分,生前不同心境进入那种状态会产生相应的倍增效应。

临终和死亡是人生极其重要的延伸继续,有可能是人生幸福的延伸升华,也有可能是人生痛苦的加深恶化,取决于人生准备。

吴为围绕人生究竟准备的是什么,也一时陷入迷茫之中。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