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卷 第六十八节 琉球群岛(第3页)

(见1725年琉球国用汉语自撰的第二部正史《中山世谱》)继中山王后,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相继于翌年向中国皇帝称臣入贡。

当时琉球“三山分立”

,相互征战。

明太祖知悉后,又去诏云:“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

朕闻之不堪悯怜。”

因此要求他们“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

后三王果然罢战息兵。

足见此时中国皇帝在琉球享有高度政治权威,当时的琉球实是中国的属国。

[]特工天下68

据琉球国史及各种史料记载,自洪武十六年(1383)起,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

这种关系延续了整整五个世纪,即使是日本庆长十四年(1609)发生日本萨摩藩(今鹿儿岛县)岛津氏入侵琉球,琉球国在受到萨摩制约的情况下,也始终未变。

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更赐闽人三十六姓”

入琉。

这批中国移民主要是向琉球传授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

琉球王国也曾主动请求赐人,如1606年,尚宁王受册封时,便请赐明人归化。

如从中国去的蔡氏为蔡襄的后人,林氏为林和靖家族的后人。

与此同时,琉球王还经常选派子弟到中国留学。

从明洪武五年(1372)以后,琉球王国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奉行中国正朔。

(直至清光绪五年(1879),日本强行“废琉置县”

为止)琉球王国的官方文书、外交条约、正史等,都是用汉文写的。

连它的国都首里城的宫殿,都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向西方,充分表示其归慕中国之意。

琉球人也与日本人做生意,但每逢中国册封使到琉,必禁用假名、和歌、宽永通宝(日币),改穿唐服。

琉球还配合中国抗倭,《明史》就有记载,如嘉靖三十六年(1557),“先是,倭寇自浙江败还,抵琉球境。

世子尚元遣兵邀击,大歼之,获中国被掠者六人,至是送还。”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亡何,而琉球贡使至,称数月前有飘舟坠此岸,出其人视之,则皆琉球也。

众咸谓公(袁可立)神明。”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