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但当时鉴于国共内战无暇顾及琉球,由美国暂行托管。
1970年美日背着中国签定《美日旧金山和约》,把琉球连同钓鱼岛的管理权转给日本,这是非法的。
琉球王国的都城为首里,在今日本冲绳县那霸市的东郊。
历代琉球国王及王族居住和处理政务的首里城和其它琉球文化遗迹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上的琉球王国,位于中国大陆东方(中国台湾岛的东北方)、日本九州岛西南方的大海中,为一群岛。
同古代日本一样,关于其国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中国古史。
《隋书》中即有《琉求传》。
据1650年成书的该国用汉语自撰的第一部国史《中山世鉴》称:“盖我朝开辟,天神阿摩美久筑之。”
“当初,未〔有〕琉球之名。
数万年后,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此国地界。
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延,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也。”
这就是说,中国隋朝时(581~617),该国始被称为琉虬。
《隋书》改为“琉求”
。
此后,《元史》又写作“琉求”
,有的书中又称“留仇”
,总之都是谐音,琉球一词的原来发音来源于隋唐【或更早】时期的官方语言,即当今的客家话,意指在一张平面上大小不一的不均匀的分布着一些东西,比如一张蚕种里琉琉球球分布着蚕卵,当时的朝代即于此来描述分布于大海之中的岛屿,因此而得名。
到明代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携带诏书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为琉球。
从此乃成为正式名称。
可见,连琉球国的国名也是中国取的。
据《殊域周咨录》载,该诏书说:“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
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
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
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
这份诏书除了以华夏自居中央,使用了中国历代皇帝习用的“蛮夷”
之类词以外,毫无威胁恐吓的意思,是一种和平外交。
因此,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首先领诏,并立刻派遣王弟泰期,与杨载一同来中国,奉表称臣。
“由是,琉球始通中国,以开人文维新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