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零五章 安石变法(第8页)

这样一来,地方官为了鸡的屁就只好硬『性』摊派了。

当然,层层摊派的同时,还照例有层层加码。

于是,不但贫下中农,就连富裕中农和富农、地主,也得“奉旨贷款”

不贷是不行的,因为贷款已然“立法”

你不贷款,就是犯法!

结果,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地方官增加了收入。

而且,他们的寻租又多了一个旗号,可以假改革之名行腐败之实了。

改革帮了腐败的忙,这恐怕是王安石始料所未及的吧?

所以,不要以为贪官污吏害怕改革。

不,他们不害怕改革,也不害怕不改革,只害怕什么事情都没有,什么事情都不做,无为而治。

如果无为而治,他们就没有理由也没有办法捞钱了。

相反,只要朝廷有动作,他们就有办法,倒不在乎这动作是改革还是别的什么。

比方说,朝廷要征兵,他们就收征兵费;要办学,他们就收办学费;要剿匪,他们就收剿匪费……。

反正只要上面一声令下,他们就趁机雁过拔『毛』!

何况这次改革的直接目的原本就是要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这样一种改革,说得好听叫理财,说得不好听就只能叫聚敛。

王安石蛮干,为国事竭尽所能;手下人『乱』干,为拔『毛』赤膊上阵。

接着,王安石无计可施了,手下人也衣锦还乡了、出国了、移民了。

这变法是失败了,但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是成功了。

他们无所谓“法”

的好坏,他们有所谓的是“变”

,只要有“变”

,就会有钱。

王安石许多新法的本意,是要“公私两利”

的。

青苗法如此,市易法也一样。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一个名叫魏继宗的平民上书说,京师百货所居,市无常价,富户『奸』商便趁机进行控制,牟取暴利,吃亏的自然是老百姓。

因此他建议设置“常平市易司”

来管理市场,物价低时增价收购,物价高时减价出售,则“商旅以通,国用以足”

这就是市易法的起因。

具体办法,是由朝廷设立“市易司”

,拨款一百万贯为本,控制商业贸易。

这个办法,和常平法一样,也是动用国家力量来平抑物价。

当然“市易司”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