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回 风云突变 一(第2页)

自从九年前沈襄之妻林氏,诞下此子,夫妻俩真是百般呵护。

庭轩自小就聪明过人。

两岁识千字,三岁就熟读四书五经,五岁读遍唐诗、宋词、元曲。

六七岁就能吟诗做对。

这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祖父的谆谆教导。

此子最的聪明之处不是过目不忘,而是悟xing极高他读过的文章,总是在脑中盘旋,时时思考,就连做梦时都在参悟。

他记忆力超强,读过的文章,过了好几年都不会忘。

去年八岁的他参加院试,中了头名案首,更成了镇上远近闻名的神童,沈府的家教严格。

纵是天纵奇才,父亲、祖父对庭轩的管教也甚严,常教导轩儿读圣贤之书,要造福于黎民花苍生。

此子平常就在家里读书,很少出府门玩耍,对外面的花花世界所知甚少,庭轩除了读书习字,对琴棋书画、杂学都有所涉猎,都小有所成。

庭轩去年中了秀才之后,名声都传到了京城,沈老爷特意请来了beijing最有名气的私塾先生,就是这位王循善老先生。

说来这位王老先生也和沈家颇有渊源,他是沈老爷沈练当年乡试的同科举人。

沈炼于嘉靖七年中了进士,而王循善确屡第不中,之后心灰意冷,就做了教书先生。

王老先生虽屡第不中,可做了教书先生确得心应手,可能天生就是这块料,在传业授道时,总能对学生循序善诱,因材施教,在京城教书多年,其学生中举者不计其数,也有数者及第进士,在朝为官。

他在京城也是很有名气的,好多名门旺族,当朝大员都特聘他为家中公子启蒙教导。

花甲之年的他,择选学生也更为严格。

他有三不教“纨绔子弟不教,不敬先贤不教,仗势欺人不教。”

王循善去年应同科好友沈炼之邀来府中教其孙庭轩读书、习字。

他也早有耳闻庭轩的聪慧之名,来到府中后更是惊为天人。

庭轩面如冠玉,眉清目秀甚是讨人喜欢。

所感此子不仅聪慧过人,悟xing奇高,更是勤奋好学,为人谦恭随和,因此深爱此子,早当成自己孙儿看待。

王老先生看了看屋外庭院的天气,已经是ri上三竿了。

言道:“轩儿,早课完毕,你玩耍一会儿吧。”

这时小庭轩忽地站起身来,侧着耳朵听了听,听到了后院传来“唿!

唿!”

的声响,叫了一声“是周大哥”

,转身就往后院的花园跑。

王老先生对韵律的研究颇有心得,吹得一手好洞箫,见庭轩也深爱此道,平时就悉心传授。

早课、午课后,庭轩总欣然习研。

王老先生心里那闷,平时课后,轩儿总是拉着自己要学新的箫律。

可今天怎么一下就往后院跑去了。

喃、喃,道:“毕竟是个孩子,爱玩是天xing。”

庭轩跑着穿过一串亭台走廊到了后院的花园,猛地看到一大汉,年约二十二三,满脸落腮胡,浓眉大眼,**上身,手持一根齐眉棍,正跳跃腾挪,舞着满天的棍影。

忽一招“回头望月”

转身就斜劈了一棍,劲道十足,棍劲所过之处,风声做响,紧跟着又一招“虚步架棍”

脚步迅速平转,手中收棍横架,这招应是防守的妙法。

紧接着纵身跃起,一招“弹腿”

在空中猛踢数腿,劲道凌厉无比,普通人被踢中非得筋骨尽断不可。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