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百三十九章 渐近10(第8页)

当然前文也曾说过暗能量是宇宙的主角,那么即使从暗能量的角度来看,它也并不是适应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

人类迄今为止所得到的天文知识中我们知道,这个宇宙中并非每一个恒星系统下都有一个地球,都有一个像地球一样适应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而恰恰相反的是几乎宇宙中的每一个恒星系统中,都几乎没有一个地球,而且几乎没有一个像地球一样适应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如果每个恒星都像太阳一样周围有颗像地球一样存在着有生命的行星。

那么人类的生存资源就不是稀缺的,再或者说人类的地球半径很大很大,越大那么人类的生存资源相对来说就不至于那么稀缺了,实际上宇宙及各种天体并非为人类而出现的。

上帝给予人类生存资源的有限性。

这就决定了或限制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可以说在茫茫的宇宙中,人类的生存资源是极为稀缺的。

人类资源的稀缺性就铸成了人类灾难的根源。

也可以说人类生存资源的稀缺性是人类最大的灾难。

是人类一切灾难的总根源。

就拿人类生活的太阳系来说吧,人类栖息于地球。

其生存与发展都是需要依靠太阳的。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既离不开太阳这个恒星又离不开围绕它旋转的地球这个行星,而且二者之间的距离还要适当。

二者的状态也要至少保持相对的稳定,同时在地球上还需要有适当的温度、引力、水分、充足的阳光和防止外界辐射伤害人类的大气层等等。

我们可以想象,在人类生活的这样一个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实际上这两者是紧密相联系在一起而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的宇宙中如果有生命存在的话,那么一定是像我们的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一样。

首先要有颗发光放热的恒星,其次又要有围绕它转动的行星,最后行星的环境还必须具有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很可惜的是,大约10万个恒星中才会有1颗像太阳这样的。

十万之一是个怎样的概念?十万颗恒星中才可能有一颗像太阳这样能独自活动且伴有行星的恒星,这个概率比买彩票中奖还要低。

而且更让人万念俱灰的是恒星之间的距离太远了,银河系中恒星之间的平均距离约是6—7光年。

因此可以说,在宇宙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资源是极为稀缺的。

“20世纪末,美国进行了代号为‘生物圈2号’的实验,研究人类是否可以在密封的人工生态系统中长期生活。

实验建造了一个钢架玻璃密封体,占地13000多平方米,里面精心设计布置有树林、草地、牧场和‘人工海洋’,喂养猪、鸡等动物,整个装置耗资2亿多美元。

1993年,8名科学家进入其中,他们计划一边耕作养殖,一边进行科学研究。

按计划这个生态系统应能保持生态平衡,氧气含量可以保持不变,食物可以自给,科学家将在这个密封体内生活2年。

但一年多后,密封体内的氧气含量已由21%下降到14%,而且粮食歉收,人们不得不吃掉种粮。

在这种情况下,人员被迫提前撤出,‘生物圈2号’实验宣告失败。”

这次实验失败表明人类尚不能脱离地球环境长久生存。

目前,虽然人类建立了一些空间站,在月球上也留下了人类的足迹,但这距离人类长久居住与生存的环境仍然有很大很大的距离。

(未完待续。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