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百三十二章 渐近3(第3页)

再深入,为什么文化和传媒工业要携手利用人性的弱点,去诱骗人们崇拜明星呢?

这次的答案是:明星本身在文化产业中已经异化为有效的生产工具和消费品。

他们是票房的有力保证。

利用他们的超常魅力,可以强烈地刺激人们的购买**。

从而使文化和传媒可以获取可观利润。

我们购买到的其实只是幻像,他是理想的投影。

是值得依赖信任的英雄,是自己无法实现的美丽梦想,是自己无法超越的极限,还是自己无可企及的优秀异性,或是自己无法反抗的强权......有了明星,就有了一切,一切可以暂时变为现实。

从这个角度看,人们是睁着眼睛跳火坑的,他们甘愿上当受骗。

让自己暂时有了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依靠。

当然,这里面蕴藏着绝对的忠诚和信赖,否则,如何骗过自己呢?用一个并不见得恰当的比喻,说得难听点,明星崇拜就像吸毒,在飘飘欲仙之后,还想飘飘欲仙。

吸毒嘛,绝对会上瘾的!

其实这样的崇拜就跟远古的时候先民崇拜龙一样,始先民为什么要崇拜天上的龙星?龙星的运行给予了他们什么样的启发?由于地球的公转,人们在大地上可以观察到苍龙星象回天运转的完整周期,在长期“观象于天”

的活动中,人们开始把苍龙星宿诸星的连线与大地上的某中动物(恐龙或鳄鱼)联系起来。

其后,先民们逐渐地把龙星运行的特点移植在这种动物身上,从而赋予了它神秘、腾飞、变化的含义。

而这种内涵的赋予又使“龙”

的形体按照人们的想象发生了变化,最终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在其代表作《天论》中阐述了一个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在这里明确地指出,大自然的运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根据典籍的记载,古人对天象的观测始终是勤奋而不间断的,天象中那些呈周期性运动的现象首先引起了他们深刻的注意,几乎所有关于历法的基本概念都与此有关:太阳出没的周期叫“日”

,月相变化的周期叫“月”

,植物成熟的周期叫“年”

同理,龙星经年在天空中周期性的运行,也完全有理由使它成为古人观象授时的工具。

除了授时以外,龙星雄居二十八宿之首(二十八宿是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背景,在古代天文学乃至在整个中华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像一条蛟龙腾飞于九天之上。

同时,它又呈周期性地衰退、隐没。

因此,古人对巨龙的敬畏和模仿,实际上就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对民族自身奋飞的向往。

龙星运行的特征是事物矛盾运动的典型形式,而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特别是居于六十四卦之首的乾卦,其六爻正是旨在揭示一般事物的发生、发展、消亡的普遍规律。

因此,乾卦六爻取象于龙也绝非是偶然的。

可以肯定地讲,龙的精神的最后定型和广为流传,与《周易.乾卦》中所表现的哲学思想以及它在华国传统思想、文化和学术领域的重要地位有着直接和密切的关系。

这样的崇拜原本就是因为自己的不自信,因为觉得自己做不到,所以才会想要找到一个可以崇拜的对象。

他们往往代表着的是一种寄托,自己做不到的一种寄托。

就像是有很多人说过的一句话一样,如果只是领先对方半步的话,对方会仇恨,如果领先对方一步的话,对方会嫉妒,但是如果领先对方十步,百步的话,那么对方反而会崇拜。

这其实就是一种最根本性的力量崇拜了,不管是什么样的身份,高官也好,富翁也罢,在他们的内心之中,除了已有的东西,更多的其实也在崇拜力量。

这其实也就是为什么现实的这个世界,虽然有人在阻止着整个异能界的渗透,但是依然还是有许多的人默许了这样的一个存在。

因为他们也想通过跟那些异能者的接触,让他们拥有着超越普通人的力量,甚至长生不老,永生不死的存在,这何尝不是一种崇拜呢。

(未完待续。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