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十四章黄裳元吉(第2页)

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

那个时代其实是人才辈出,各有各的下场,但我们姑且不论,就针对三人杰的下场议一议。

萧何:

汉朝建立后论功行赏,萧何被刘邦评为第一功臣,形容他为功人而其余武将为功狗,封爵酂侯,食邑最多,而且位列丞相。

萧何是汉初的实权派文臣,要注意的是当时的丞相是拥有实实在在的行政权(并非像后世朝代的所谓丞相),皇帝的政令需要丞相的连署才能被视为生效,而且他在任上兢兢业业,在民间的声望甚高。

再看看萧何的其他背景,他是刘邦最早追随者之一,而且是举族追随,这显示他早期追随刘邦的决心;再者,很早期他在沛县任职功曹时,对当时的亭长(其实就是流氓、小瘪三)刘邦照顾颇多;打天下时期,刘邦一直处于战线上,而留下萧何留守大本营汉中,萧何不但没有存二心,反而勤勤恳恳的保住后方的安定,就是所谓的“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

;对这两点,我们是有理由相信建国初期的刘邦,对萧何是心存感激而绝对信任的(请注意,是建国初期)。

建国后,经已分封在外的武将屡屡叛乱,刘邦忙于在外平叛,留下丞相萧何留守京城长安,这时候的刘邦对萧何的心理,虽然不太显露,但其实已开始有点变化了;刘邦当皇帝久了,开始琢磨万事以巩固皇权延续皇权为主,而且发生叛乱(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的)的不乏最早跟随打天下的老兄弟。

幸运之神的确也挺照顾萧何,这是他的一个门客召平点醒了他,而且教他自污名节以释君疑,其中细节就不说了,总之说白了就是让萧何扣自己粪便,把自己原本在民间的好名声给搞臭为止;结果当然是刘邦面上不提其实内心龙颜大悦,对萧何彻底放心了,萧何安全过关。

萧何是在安然丞相任上为刘邦送终,直到汉惠帝刘盈时才在家逝世,他逝世时汉惠帝还到他家看望请教丞相的继任人选,其中也是一段著名的对答,细节在此也不说了,总之萧何是善终的。

韩信:

让我们看看历史上的悲剧人物韩信。

韩信是能掌管大集团军作战的一代名将,但我们可以相信他只是一名典型的职业军人,因为他带兵作战一流,保障自己的事业安全九流(而且在这方面很天真,不懂得惴摸君皇的心理变化,更糟糕的是不听劝告)。

作为刘邦评为三人杰之一,韩信开始就被封爵齐王,但不久改封为楚王,再之后就被降级处理为淮阴侯;韩信是三人杰之中唯一被封王的,这也正常,因为他立的是军功。

但从齐王改为楚王就有讲究了,因为当时齐地富裕而相比之下的楚地贫瘠(刘邦是面上说因为韩信是楚人,所以改封为楚王让韩信回老家光宗耀祖,但其实是心里对韩信的绝对不信任,让他到贫瘠之地待着,少点起兵造反的资本),而后再贬韩信为淮阴侯就更明显了,更重要的是让韩信待在长安不让其回淮阴封地,说白了就是软禁嘛。

为什么说韩信保障自己的事业安全九流?我们看看韩信事业历程的第一个爵位荣誉齐王,其实不是刘邦主动要封他的,而是打天下时(请注意,是打天下时而不是天下一统后)他打下齐地,派使者表述希望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就是代理齐王),刘邦是没折才封他的,刘邦当时是忍声吞气的假惺惺的说一通什么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的话后,一步到位封他齐王的。

看看当时的时代背景,天下群雄逐鹿仍未定鼎,作为在外大将手握大集团军权,攻城略地后主动要求封地,更何况当时刘邦还仅仅是汉王不是皇帝,不就自己要主动搞成和领导平级吗?你说这傻大个犯忌不犯忌?刘邦当时肯定对韩信的忠诚心存疑虑的,其实这是韩信在为自己挖掘坟墓,已经为自己后来的被诛埋下引线。

看看刘邦怎样不信任韩信,打天下时趁清晨韩信还在睡觉,刘邦匹马冲进韩信的中军大帐把将印给夺了,不就明着是怕韩信搞兵变才要把军权夺回的吗?

刘邦是在无奈的情况下封韩信齐王,汉朝建立初期马上动手整第一军功的大将不合适,就改封楚王吧,爵位等级没变,不就换个封地吗?而且面上的理由也足;后来再造假理由(韩信被诬告造反,肯定就是有幕后黑手安排的),贬其为淮阴侯并将他软禁在长安,就明摆着刘邦是已经排出动手时间表了。

韩信无辜,刘邦心里是雪亮雪亮的,但保障皇权是不讲公平公正的(政治从来就不是公平公正的游戏)。

韩信是有他的取死之道,我们可以同情他,但现实的政治需要不会同情他。

张良:

张良是智囊型的功臣,他原本就是韩国的旧贵族,祖先五代相韩;韩国被秦所灭,他就是要报仇的人,不是有买兇刺杀秦始皇失败的记录?

因此,我们可以相信这个人后来致力出谋划策帮助刘邦达天下,其实并非为自己荣华富贵,而是要整倒秦朝报灭国之仇的。

看看建国后分封时他的表现,刘邦主动让张良选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让并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因此封爵留侯,食邑也减少了;富裕的齐地三万户食邑不要,主动要了和刘邦初遇的留地,如果你是刘邦,你感动吗?有情有义吧?

重要的是,张良表了个明显态度,他完全没有政治野心;再加上张良从来没有军权、没有国家行政管理权,仅仅就是刘邦的高级幕僚,说崇高点就可以称为帝师,所以对刘邦而言,张良完全没有威胁性。

张良予人一种神秘感,年轻时弄了个圯上受书,很传奇的接受了不知来历但怀疑是神仙的黄石公的兵书,功成名就后又不愿意掺和朝政,搞了个从赤松子游的说法。

张良最后一次在关于朝政的记录是,吕后因太子刘盈地位不稳而求教于张良,经张良出了一个商山四皓的点子(看,也是很间接的影响朝局,本人并未走到台前),后刘盈地位转危为安。

《史记》记载张良是逝世于高后二年,而《汉书》的记载则是惠帝六年(一名元老级功臣的卒年也存疑,够神秘吧?),无论如何是死在刘邦之后。

因为吕后一直对张良出谋保太子地位很是感恩戴德,所以即使后来有吕后专权之乱,我们依然可以相信一点,虽然史书没记载张良的死因,但肯定是善终的。

他也知道该出手时才出手。

张良以太公兵法为见面礼归顺了刘邦,从此终身不渝。

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拿着点儿东西作为见面礼归顺刘邦的人多了去了,为什么偏偏只有张良赢得了刘邦特殊的尊重呢?难道仅仅是有点儿真才实学的张良的贵族身份这么简单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热门小说推荐
百行逆天

百行逆天

穿越者方天自觉不幸,不负责任的老师用填鸭法传他锻体术阵法种种绝学,那是一种无法接受与来不及消化的东西,海量的不认识的字图像爆开,冲入全身骨髓心肝脾脏腑,一时爆炸不停,这些来不及吸收的东西,没有给他带来悟,带给他的是人事不醒。方天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是不知到了何等境界的高深法门,连合体期大妖也愿以绝学相换,界魔祖更不惜拜师以求,好处太多,方天却无法说出一个字来,这不都是白搭吗?没有最不幸只有更不幸,一个个劫难不停的来临,方天却无法从绝学中找到一丁点儿解决办法,因为他能看到的是他已经悟到的,而这些劫难都远超过他的境界,被逼之下方天在不得已中只能从在体内设三才阵开始再创大自在功又成就了筑穴藏气,最终他才明白除了自己的东西是真的,其余的都是虚幻...

重生军嫂娇养记

重生军嫂娇养记

经历了背叛和欺骗的沈妍重活一世,挽起裤腿,撸起袖子,准备将那些害她之人统统干掉。可英俊魁梧的兵哥哥虎摸她媳妇儿,这等粗活让我来,你吃着瓜子看好戏就行。沈妍(疑惑脸)不对啊,这应该是斗极品踹渣男,发家致富的种田文,怎么变成宠文了?苏一辰(宠溺脸)我的媳妇必须娇养,必须是宠文爽文!...

带着女神闯星河

带着女神闯星河

带着女神闯星河由作者猫痕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带着女神闯星河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第一名媛,总裁的头号新妻

第一名媛,总裁的头号新妻

第一名媛,总裁的头号新妻由作者唐如酒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第一名媛,总裁的头号新妻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重生之庶女为妃

重生之庶女为妃

她是侯府二小姐,堂堂太子妃,却被至爱之人亲手毒死,一朝重生,她誓要血债血偿!他是皇帝三子,风度翩翩,和她曾是前世敌人,这一世却意外邂逅。他说苏梓辛,无论你是谁,这辈子你都别想逃出我的手掌心。她满脸苦涩,她虽然喜欢他,可终究他不是她的命定...

宦儿

宦儿

南宋嘉泰二年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淅东萧山祗园寺内,行将不久于人世的宣奉大夫来廷绍手捧来氏宗谱,回忆起先祖来兴儿传奇而辉煌的一生,不禁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正命诗病卧僧房两月多,英雄壮志渐消磨。昨宵饮药疑尝胆,今日披衣似挽戈。分付家人扶旅榇,莫教释子念弥陀。此心不死谁如我,临了连声三渡河。时光倒转,依稀回到了数百年前...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