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三是象占辞。
星占、蛇孽之占、鸟占等关于从自然界、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异常现象中得到的兆示都厲于象占辞。
由此可知,卦爻辞既神秘又庞杂,往往有性质的分别,
内容五花八门。
在编纂中要保持其原始形态,很难构成严密的逻辑。
关于《易经》的卦象、卦名和卦爻辞之间的联系问题,也向来是易学一大疑案,长期争论不休。
传统的看法是,三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古代易学家站在维护经籍神圣的立场上,或者通过对卦象、卦名的各种解释,或者通过对卦交.辞的附会,努力寻求其间的必然联系,竭力将它们统一起来。
历史上易学流派最为繁多,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事实上,学者们根据自己的解释,建立起他们自己的《周易》理论和系统。
《易经》的神秘和歧义,给建立种种系统提供了无尽的机会。
关于这个问题,应从《易经》之卜筮性质开始考虑。
先谈卦画与卦名,这两考孰先出孰后出,已是无法考知的事。
但筮法由薔而卦,卦是数的结果.,很可能卦画在先,卦名在后。
正如许多中国的古书,本来没有篇草名目,编者为方便称谓起见,常在篇首加一个题目。
如《诗经》,各首诗歌常取其前两字为名目。
有些名目就如我们编排图书目录一样,甲乙丙丁,只起识别的作用。
这例证可说明一些卦画和卦名的关系。
卦画只是一种符号,有些有预定的意义,如乾、坤等卦,卦象与卦名相符合。
有些原本没有预定意义,据筮而得象,依亊而解释,这种卦画与卦名没有内在联系。
再谈卦画、卦名与卦爻辞的关系问题。
《易经》起源于占筮之法,卦象是揲的结果,卦爻辞是贞问及兆示的记录,前一种代表排列演算的偶然性,后一种代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心理,二者本不相关,其间绝无必然的联系。
但历代的筮人及编寨者对占筮的特殊结构进行加工整理,试图构成一定的秩序。
这些努力起到一定的作用,使卦象与筮辞之间体现出某种联系。
如《师》卦大体言军事,《履》卦大体肓行旅,《颐》卦大体言饮食。
有些卦的爻辞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而论。
这样的卦,名与实一致,象与实也似顺理成章。
但这种联系完全出于人为的组织之功,并非内.在必然性使然。
六十四卦是否代表六十四种物象,都有:特定的意义?就不清楚,很难稽考p其中象、名、辞之间有的有形的关联,有的有义的联系。
但整体上总显出有点儿杂乱,似有似无,其原因就在缺乏内在必然联系。
现在,我们将经过加工整理的《易经》结构作一个概略的介绍。
《易经》以卦为单位,不象其他书那样以章节篇目划分。
全书共六十四卦,每卦含卦画、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