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2春日寻芳论子路(第2页)

从此对孔子心服口服,忠心耿耿。

后来,子路和孔子的其他门生,把孔子治国平天下很有历史穿透力的言论整理成《论语》流传下来。

首先,子路初次见到孔子的时候就有这样一段对话:

孔子问子路:“你喜好什么?”

子路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喜好长剑。”

孔子摇摇头说:“我不是问这个。

我是说以你的资质,如果再努力学习,别人就很难比得上你了。”

子路怀疑地问:“学习也有用处么?”

孔子说:“君主如果没有劝谏的臣子,施政时就会有失误;士人如果没有劝诫的朋友,德行上就会有亏缺;木材要直,就得经过墨线的校正;人要成为仁德的君子,怎能不接受劝谏、不努力学习呢?”

子路虽然觉得这话有点道理、可又找出理由反问:“南山上的竹子,不必处理也根根笔直;砍下来当箭she,能够贯穿坚韧的犀革。

有这样的天生美质,又何必学习呢?”

孔子答道:“如果在箭的后面装上羽毛,箭的前面装上磨硕过的箭镞,不是可以she得更远更直、穿透得更深吗?”

子路终于被说服了,从此投入了孔子的门下。

子路是个质朴但不粗俗,虚心求学的人,他怎么能做出那样禽兽的举动呢?

子路曾经问孔子:“您要是统率三军去打仗,会带上谁?”

孔子说:“徒手跟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深河,死了也不知道后悔的人,我才不要。

要带就要带上那些能周密谨慎考虑问题,以智慧行事克敌制胜之人。”

那个故事就是依照这句话杜撰出来的!

孔子曾经说过:懦弱的就鼓励他勇敢,鲁莽的就教给他谨慎,骄傲的就教给他谦恭。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

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为什么要这么奚落子路,一下子把他捧到天上风光无限,紧接着又将其摔落在地搞得灰头土脸。

不过是想借此让子路正视自身的缺陷而已。

子路是孔子最心爱的学生,后来,子路担任了卫国蒲地(今河南长垣)的大夫。

临行之前,孔子谆谆教诲道:“蒲地民风强悍,最难治理。

然而你只要恭谦谨慎地待人接物,宽大清正地处理事情,就会得到人们的普遍拥护,也就能治理好蒲地了。”

三年之后,孔子率领着学生们去看子路,才入蒲境,孔于就称赞道:“不错,子路已经得到蒲地百姓的信赖了。”

入了蒲城,孔子又称赞道:“好啊,子路办事尽心尽力,对老百姓也很宽厚。”

到了官衙门外,孔子又称赞道:“很好,子路明察事理,办事果决,实在是好。”

子贡不解地间:“老师还没见到子路,更没有询问他是如何治理蒲地的,就接连称赞了三次,究竟是怎么回事?”

孔子答道:“我已经看到子路治理地方、处理政事的能力了。

我一入蒲境,就看到田地都垦植得很好,野草拔得很干净,沟渠水道也修得整整齐齐,从中可以看出他已经得到百姓的信赖,所以百姓办事就很卖力。

进城后看到家家户户屋墙完固,树木茂盛,看得出他对百姓很宽容,百姓也就不会苟且偷懒。

现在到了官衙,又看到官厅上冷冷清清,下面那些吏役们都在默默地、认认真真地各办各事,说明子路明察果决,做事决不拖泥带水,政事也就不会烦扰不安。

由此看来,我可以三称其善‘。”

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已经是近70岁的老人了,在跟人谈论子路时还认为他做事太冲动果决,过于刚烈。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

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