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十五章 朕老了(第1页)

这件案子似乎很明了,有人与这个少年结怨,买凶杀人。

而少年来到洛阳时间不长,结怨的只有两个人,一是奇珍轩的掌柜郑垄辚,一是王家的三少爷王束。

但因为少年也逃跑了,或者说他消失了,连同与他有来往的陆二狗四个人也不知躲藏在什么地方。

因此缺乏证人指证,洛州的官员也不敢将王束与郑垄辚拘捕审讯。

有一些官员反而认为最好王画就不要出现了。

这件案子让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过想终想,可他们不敢怠慢,虽然王画身份都没有人能够准确知道,也是一个弱势的群体。

可现在他毕竟与普通人是两样的,洛阳私下里都传遍了他的诗作与那首《阳关三叠》曲子。

也因此,许多人对此案十分关心。

然而无论是洛州的官员也好,还是王束兄妹也好,他们还是低估了这件案子带来的后果。

各位手拿牙笏的官员奏事完毕。

按照常例,没有事就散朝了,各个官员还要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

处理政事。

武则天手一挥说道:“各位爱卿,且慢走,请听一首曲子。”

听曲子?这也不是什么节日,也不是什么庆典,更不是什么宴会,听什么曲子?但是官员们都知道有事情要发生。

于是一起坐在两边没有起身。

宋朝大臣之前大臣上朝,大臣都是坐着的。

但到了宋朝后,宋太祖就觉得不好看。

一天宰相范质与太祖说事,太祖就说眼花,把奏本送到书案前来吧。

老范就站起来走到书案前。

他前面一站起来,后面太监将椅子撤了。

其他官员一看连宰相都撤了椅子了,咱们还好意思坐着?于是站了起来。

到了明清时,直接改成跪下得了。

但汉唐那种坐也不是真正将椅子端上来,给你坐在太师椅上,那样都享清福了。

到了唐朝才开始出现椅子这个名词,原来叫胡床或者绳床,款式也有所不同。

其实到了唐朝,还有许多人称椅子为胡床。

那么大臣怎么办呢。

其实说这个坐,也是屁股磕在腿上,跪着。

略微比跪对身体的要求要好一点儿。

但时间长了,同样也不舒服。

其实没有什么大事,官员同样也想早一点结束朝会。

可现在没有官员敢提出异议,一会儿看到乐师走过来。

奏乐了。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