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842下造反何须待石人(第26页)

无聊的剪彩仪式过去之后,楚剑功和李颖修回到了大都督府。

“洋米洋面,外国大轮船已经来了,下一步具体怎么做呢?”

楚剑功问。

“今年广东的收成怎么样?”

“今年天照应,雨水调匀,小虫子也不来作梗,一亩田都要多收三五斗。”

“那广东的土地状况呢?”

“早慢熊斯基根据清廷的户籍田赋,编写的资料。

自己去。”

李颖修找来一本册子。

清廷统治下田赋负担率约为5%;平均每人负担二钱三分,约合米二斗;平均每亩负担六分,合米五升。

这是基本的田税。

共和沿袭了这一税率。

也就是说,目前共和收取的田赋并不重。

农村的主要负担,仍旧是地租

就地租形态而言,清后期主要是实物地租,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地主剥削需求的增长,货币地租逐步扩大。

就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而言,清后期有所松驰,主要表现大永佃制的扩大。

所谓永佃制是指佃农对其租种的土地有永久性耕种权的一种租佃制度,其基本特征在于土地的所有权同使用权永久分离。

在永佃制下,土地被分为田底、田面,或田骨、田皮二部分,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只限于田底或田骨,佃农对田面或田皮有永久的使用权;地主不能任意撤佃或收回白种。

佃农则可以转让、抵押或出卖佃权。

但另一方面,广东无论土客,其传统宗族关系非常牢固,地主和佃户之间往往存在紧密的宗族联系。

地主对佃户和半自耕农的控制,主要体现的族权为表象的宗法体制。

例如在广东,约有70%的田地,被宗族领有,而宗族中的大户,则是实际上的地主,而小宗,则以半自耕农和佃农的身份依附在宗族之中。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套用‘历史经验’,广东有他的特点,”

李颖修说,“要控制农村,把广大的自由劳动力赶进城市,赶进军队,让人数最多的阶级和我们同心同德,不在于土地的平均分配,而在于瓦解宗族对农民人身的控制。”

“管他宗族不宗族,逃不过一句话,‘谷贱伤农’。

压低粮价,对整个广东农村实行无差别打击。

同时,在低粮价的情形下,收购粮食,建立军粮储备。”

“有点问题,”

李颖修说,“广东的粮食,历来不能自给,所以压粮价有点困难。”

“我们的农贸物资公司该上场了吧,全省禁止粮食私下买卖,由我们指定的粮店统购统销。”

“那收购价是多少?”

“不知道,派人去查。”

“绿队和紫队下乡的事情要抓紧,归根结底,组织是关键。”

“不用太担心,洋面,洋火,洋钉,洋铁,洋肥皂,洋布,洋水壶,洋娃娃,在这个时代是所向无敌的。”

“动作太狠的话,逼出太平天国来怎么办?”

“太平天国?你不说我都忘了,易水报告说,他重新联系上了柳叶飞。”

2月5日广威

“你就是李秀成?”

楚剑功的声音带着略微的兴奋,问着面前十七岁的少年。

“李秀成都长这么大了?我还以为你比石达开年纪小。”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