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签约之后便是宴会,耆英和璞鼎查谈得极为入港,宾主尽欢,其乐融融。
条约签订之后,耆英以议和钦差身份,牛鉴以两江总督身份,分别焚香上奏,两人在奏折中互相掩护,“仰仗大皇帝洪福,合约终成,抚平夷患,微臣添有其功。”
尽管他们粉饰得极好,但鸦片战争带给清国的冲击是实实在在的。
林则徐带着他在广东组织编译的《四洲志》,拜访了自己的老友魏源,魏源以《四洲志》的为蓝本,开始撰写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海国图志》
然而,几乎与他们同时,另一份奏折从杭州送出了。
浙江巡抚刘韵珂,写出了一份新的“十可虑”
,提出了条约之后,清国所面对的全新的外部环境。
刘韵珂以满清文官的见识所限,提的问题十分幼稚,但却代表一批极少数的满清士大夫,受到了鸦片战争的触动。
他的这封奏折,还抄录数份,送给伊里布、林则徐、邓廷桢等刘韵珂比较仰慕的官员。
道光也下旨详询。
整个清国都在受虐之后的茫然,虚脱和彷徨中。
就在整个清国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楚剑功和李颖修,两人在合约达成的第三天,就带着朱雀军全军赶回广州。
他们要在朝廷反应过来之前,做出一系列的布置。
一来,广州为通商口岸,整个广东辟为经济特区,有诸多事情要准备。
还要设下若干制度,来排除朝廷的干扰。
二来,陆达带回去的几万溃兵,还需要从朱雀军中抽调骨干,进行整编,这可要在朝廷回过神来过问之前弄妥。
三来,十三行垄断地位取消,十三行掌握着超过一千万两白银,而且长久以来,账目混乱。
李颖修急着回到广东,封存账目。
他站在船头,对楚剑功意气风发的说:“你我如何把十三行榨个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