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零一章 途中的滞留(第1页)

三天的时间,足够王旁在穿古石的信息中,寻找一些和西夏有关的蛛丝马迹。

五代时期,党项夏州李氏僻居西北一隅,充分利用藩镇势力之间的矛盾,增强自己的势力。

一些党项部落更进入汉族居住的地区,或入居州城,与汉族杂居,接受汉族的封建文明,被汉人称为“熟户”

宋朝建立后,党项李氏政权处在宋、辽两大政权之间。

李继捧归附宋朝,引起了党项内部的急剧分裂。

李继捧族弟李继迁,采纳了张浦的建议,率部落亲属数十人伪装出逃,在夏州东北00 里的地斤泽(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北)驻扎,出示祖先拓跋思忠像,号召部族,抗宋自立。

从这时起到雍熙三年(96)是李继迁独立反抗宋朝时期。

前后四年,三起三落。

真宗即位。

李继迁向宋表示臣附并再次索要夏州,真宗妥协退让,同年末授李继迁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五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

李继迁收复“故土”

后,不久又连年侵扰宋朝西北沿边各地。

他死后由其子李德明继位。

李德明继位时,正是辽准备继续侵宋前夕,李德明“假北朝威令慑之”

,遣使赴辽请求册封以抗宋。

同年(辽统和二十二年)七月,辽册封李德明为西平王。

十二月,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议和,宋辽关系缓和。

次年六月,李德明为稳定人心,遣使到宋请和,但条件未谈妥,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直到第三年十月,宋也封李德明为西平王、定难军节度使,并“赐”

大量物资,终于议和。

李德明同时臣服于辽、宋,倚辽之势,得宋实惠;辽、宋为了各自的利益也竞相拉拢、争取李德明。

在宋、辽两国的竞相鼓励下,助长了李德明称帝的**,并在加速地进行称帝建国的各项准备。

天禧四年(020)于灵州怀远镇修建都城,改名兴州,正式建都。

明道元年十月,李德明病死。

李德明虽未来得及登上皇帝的宝座,但为西夏建国作好了一切必要的准备。

李德明在世之时,其子李元昊对父亲依附宋朝的政策十分不满,他说:“衣毛皮,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霸王耳,何锦绮为?”

李德明死,李元昊继立,他按照自己的主张,积极摆脱宋朝的控制。

元昊建国称帝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宋朝的控制,实现党项政权的独立自主。

但是,元昊又希望他的建国称帝能得到宋朝的承认。

元昊用“嫚书”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