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零九章 自立门户(第2页)

难得县衙之中还不知道这个消息,霍光终于能够安静的坐在县衙中将此事前后梳理深思一遍。

汉武帝做事从来都是一环扣着一环,每一件事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就连霍光封安阳君这件事,早在事前汉武帝就已经做了多方面的准备,最初没人会想到改朝歌县为安阳县会和霍光封君有关。

霍光也自然不会认为,汉武帝封自己为安阳君这事就这么完了,谁也不知道霍光被封为安阳君会不会有汉武帝其它的用意在其中。

不过严格意义来说,汉武帝只是封了霍光爵位,而职位上他依旧是长安令。

甚至霍光依旧不能列席朝会,因为大汉侯爵都有不少,也不是每一个都能参与朝会。

说到底他对大势的影响依旧很小。

而且霍光特别注意到了汉武帝封赏自己是说出的那几句话。

那些话就是将霍光的功绩一一道出,当初霍光被封为诸曹侍中的时候,汉武帝在旨意中并没有说为什么封霍光为诸曹侍中,也就是说那一次封赏的并不是霍光进献马镫的功劳。

这样的事也发生在霍光任长安令时,那时候汉武帝依旧不是因功授予的霍光官职。

但是这一次封君,汉武帝从漠北之战,一直说到开放夜市,将霍光所有的功劳都全部囊括其中了,也就是说朝廷已经不欠霍光这个安阳君什么了,该赏的也都已经赏赐了!

汉武帝为什么要从漠北之战说起走?霍光觉得这个问题很值得推敲,因为按惯例朝廷的封赏惯例,那是一次功劳对应一次封赏,或许会出现因为时间间隔不久,前一次封赏还没下来,而又有功劳应予封赏的事,但这种累功最多也就两次,而且间隔不会太久。

不可能像霍光这样时间跨度长达两年。

这个问题霍光是百思不得其解,不过就在这时门外突然响起了甄有财的声音:“大人,宫里来人了。”

宫里来人了,自然是汉武帝派来的。

霍光又不明白了,刚才自己在朝堂上,有什么话汉武帝不那时候说,非要等到自己回县衙再派人来传旨?如果说是汉武帝有什么话不好当面对霍光说,或者不好在朝堂上当众说,这种可能性是基本没有的。

因为如果真是这样,汉武帝同样不会派人来县衙传旨,而是应该单独面见霍光。

“奉陛下之命前来传旨,安阳君可在?”

宫中内侍走入县衙就高声喊道,他这一喊可让县衙众人都大感疑惑,因为县衙众人都还不知道安阳君是谁?

“本君在此,大人请传旨吧!”

霍光走到内侍面前,这个时期不用像后世那么还需要摆香案大礼接旨,只用听着内侍宣读,或者将诏书接下就可以了。

“君上,这是陛下的策书,请君上过目。”

内侍恭敬的将手中一册竹简递给霍光,这是给霍光的,就不用单独宣读了。

而这内侍说这是策书,其实也是很有讲究的。

在西汉的仪则中有明确规定,皇帝的命令有四种。

一种叫策书,意思是皇帝驱策臣子颁布的命令,通常用作皇帝对臣子传达一些简单命令,或者晓谕一些事情。

另一种叫制书,是颁布重要法制命令的文书,这就是非常正式的一类,通常出现的不多。

还有一种就是诏书,这也是相当正式的一类文书,通常这类文书的内容是要全天下臣民知晓的,比如册立储君,大赦天下,或者诛杀叛乱这类文书。

最后一种叫做诫书,是皇帝传戒有过郡守或边疆大将用的文书。

霍光接过汉武帝用竹简刻划的策书,这个时候县衙里的其他人也明白了霍光就是安阳君,也多少猜到这事恐怕就发生在先前霍光被传召入宫的时候。

内侍送完策书后便离开了,霍光自然不会当众打开汉武帝的策书。

而是返回屋内独自查,不过在离开之前,霍光着县衙诸人一脸疑惑的样子,还是笑着说了句:“刚才去宣室殿,陛下封了我为安阳君。”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