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章 隐秘的行踪(第2页)

贾敏求捻动着颔下黑须,不吝赞美。

(“身长八尺,容貌魁伟”

等句:出自范晔《后汉书》。

“且不说郭家子弟们,那子猷的媳妇王氏,年纪虽轻亦是方寸泰然,雅静从容,殊不愧士族风范。

大家小户的分别,从待人处事上,一眼可见端倪。”

刘氏这话并无夸大之嫌,这许多年来,她也着实见过些名门闺秀了,早已练得心明眼亮。

“论及太原王氏与郭家的渊源,也是始自有道先生的人物品鉴。”

贾敏求转向尹横道,“说起这个,尹老比起在坐的都要清楚。”

(太原王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姬姓,分为太原郡祁县王氏与太原郡晋阳县王氏两支,早期史书并未记载祁县王氏和晋阳王氏有血缘关系。

“是啊,想当年,太原郡内,名士大族、地方大姓,不管是争衡当地还是进取朝官,甚至于筹谋家族前途,多需借有道先生赏鉴之途。”

尹老打开了话匣子,“而在他品评的士人中,汉末最为显贵的是祁县王允,实为并州士族的冠冕人物。”

“哦,是铲除董卓的王司徒?有道先生如何评价他的?”

刘氏身在官宦之家,多少也对前朝往事略知一耳。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县人,即今山西祁县,东汉末年大臣。

“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这是有道先生原评。

举孝廉出身,出任过豫州刺史,勤政爱民。

大将军何进辟为从事中郎,迁河南尹。

董卓拥立献帝后,拜太仆、尚书令、司徒,后密谋刺死董卓。

初平三年,董卓余党李傕、郭汜、樊稠等攻破长安时兵败殉国,观其一生,恰如有道先生所言啊!”

尹横感慨道。

“后人王凌继踵于后,风节格尚,然失利灭门,至宗族涂地,呜呼哀哉。”

事关朝局,贾敏求点到即止,不再多言。

(王凌:曹魏将领,王允之侄,前文“淮南三叛”

之首叛,失利后,被司马懿夷灭三族。

尹横颔首:“太原王氏,祁县一支就此没落了,另有晋阳一支,王柔、王泽兄弟家族能够崛起,也是端赖于有道先生的品评护持。”

“便是子猷贤侄的岳丈家了。”

刘氏补充说道。

“正是,他们兄弟二人尚在总角之时,有道先生见后评曰,‘叔优当以仕进显,季道当以经术通,然违方改务,亦不能至也’。

后果如所言,王柔为护匈奴中郎将,王泽为代郡太守。”

“俗话讲人的事难以预测一尺之遥,有道先生之目力才堪称远见卓识,洞见深明啊,适陈留则友符伟明,游太学则师仇季智,之陈国则亲魏德公,入汝南则交黄叔度,凡有道先生奖拔之士,历历皆如所鉴,郭氏名望之隆可以想见。”

冯粲的语气是打心眼儿里叹服,话音一转又说,“据在下所闻,有道先生曾以毕生所学著书一部,只可惜乱后无存了。”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