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百章 血债血偿(第2页)

面对日寇多次组织反抗。

在村党支部的动员下,有30多名青壮年参加了暴动队伍,并发动群众为暴动队伍筹集粮款,组织妇女做军衣、军鞋。

村民们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土法上马,自制武器。

他们用罐头盒装上火药、雷管和碎生铁片,制成土手榴弹;用挖空的柳木,外面打上铁箍儿,涂上黑烟子,做成土炮。

利用这些土武器。

有力地打击了日寇,使潘家峪成为冀东八路军的堡垒村。

因此。

冀东军分区的一些重要机关以及兵工厂、印刷厂等,都曾设在潘家峪。

第十二团的指战员们打完仗,也总愿到潘家峪休整。

天长日久,战士们一回到潘家峪,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

潘家峪成了日寇的眼中钉、肉中刺,直欲除之而后快。

从1938年夏到1940年底的两三年时间里,对潘家峪围剿达138次之多。

但村民们早有防备,所以日伪军每次不是扑空,就是被伏击。

潘家峪的民兵和第十二团互相配合,常常打得日伪军人仰马翻、焦头烂额。

当时日伪人员提起潘家峪,往往谈虎色变,胆战心惊,于是扬言要血洗潘家峪。

1940年的冬天,村民们知道日军可能要来“扫荡”

,都躲到了附近的山区隐藏。

可就在这个时候,住在唐山的大地主潘惠林(他是本村最大的地主)给他胞弟去了一封信。

信上说,由于他送礼说情,日本人答应春节期间不再扫荡潘家峪,叫乡亲们只管回家安心过年,保证太平无事。

潘惠林的弟弟一家最先搬了回去,住了几天果然没事。

乡亲们心想这个潘惠林再坏也不会害自己的亲弟弟吧,加上山里的条件实在太艰苦,老人和孩子都吃不消了,于是陆续被骗回村。

1941年1月24日,抗日政府得到日军即将围剿潘家峪的情报,连发三封鸡毛信,通知潘家峪的干部火速组织群众转移。

可是,这三封信都被潘家峪的武装班长潘善纯塞在兜儿里。

他只顾耍钱儿,三封信连一眼也没看。

等到他耍完钱儿掏出来看时,日伪军近千余人已经将潘家峪团团包围……

如果没有潘惠林的那一封信,就算日军偷袭,也不会有那么多村民遇难。

这个走狗败类,真是死有余辜!

砰!

陈婉春一巴掌拍在桌上,喝问道:“潘惠林,你还有什么要交待的吗?”

“饶命啊,长官!

老汉是真不知道皇……小鬼子丧心病狂,竟然要屠村。”

“你不知道?那你认为小鬼子是去干嘛?给乡亲们拜年?都是一个村的乡亲,你咋这狠毒!”

潘惠林终于无话可说,跌坐在地,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时滚落,只是哀求放过他的家人。

可他没有想过,就因为他那一封信,潘家峪村有30多户被杀绝!

几天之后,冀东军区决定在潘家峪对参与惨案的凶犯进行公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