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章(第3页)

在中国古代,抒情的文或诗,都贵在含蓄,贵在言有尽而意无穷,如食橄榄,贵在留有余味,在文章结尾处,把读者的心带向悠远,带向缥缈,带向一个无法言传的意境。

我不敢说,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都是这样。

但是,文章之作,其道多端;运用之妙,在乎一心。

我上面讲的情况,是广大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我对这一点是深信不疑的。

&ldo;你不是在宣扬八股吗?&rdo;我仿佛听到有人这样责难了。

我敬谨答曰:&ldo;是的,亲爱的先生!我正是在讲八股,而且是有意这样做的。

&rdo;同世上的万事万物一样,八股也要一分为二的。

从内容上来看,它是&ldo;代圣人立言&rdo;,陈腐枯燥,在所难免。

这是毫不足法的。

但是,从布局结构上来看,却颇有可取之处。

它讲究逻辑,要求均衡,避免重复,禁绝拖拉。

这是它的优点。

有人讲,清代桐城派的文章,曾经风靡一时,在结构布局方面,曾受到八股文的影响。

这个意见极有见地。

如果今天中国文坛上的某一些散文作家‐‐其实并不限于散文作家‐‐学一点八股文,会对他们有好处的。

我在上面啰啰唆唆写了那么一大篇,其用意其实是颇为简单的。

我只不过是根据自己六十来年的经验与体会,告诫大家,写散文虽然不能说是&ldo;难于上青天&rdo;,但也绝非轻而易行,应当经过一番磨炼,下过一番苦功,才能有所成,绝不可掉以轻心,率尔操觚。

综观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优秀散文,以及外国的优秀散文,篇篇风格不同。

散文读者的爱好也会人人不同,我绝不敢要求人人都一样,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仅就我个人而论,我理想的散文是淳朴而不乏味,流利而不油滑,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

我还认为,散文最忌平板。

现在有一些作家的文章,写得规规矩矩,没有任何语法错误,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是毫无问题的。

但是读起来总觉得平淡无味,是好的教材资料,却绝非好的文学作品。

我个人觉得,文学最忌单调平板,必须有波涛起伏,曲折幽隐,才能有味。

有时可以采用点文言辞藻,外国句法;也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俚语俗话,增添那么一点苦涩之味,以避免平淡无味。

我甚至于想用谱乐谱的手法来写散文,围绕着一个主旋律,添上一些次要的旋律;主旋律可以多次出现,形式稍加改变,目的只想在复杂中见统一,在跌宕中见均衡,从而调动起读者的趣味,得到更深更高的美感享受。

有这样有节奏有韵律的文字,再充之以真情实感,必能感人至深,这是我坚定的念。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