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6章(第3页)

我好像是一面镜子,其中可以反映出解放后老知识分子的内心变化,反映出今天我们党知识分子政策的正确与英明。

现在,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的伟大任务,已经摆在我们眼前。

党和人民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已经家喻户晓。

把我这一面镜子摆出来,也许是不无意义吧!我虽然把自己比作一面镜子,但是,我知道,这并不是一面非常光亮美妙的镜子,其中照见的东西有美,也有丑;有善,也有恶。

再来一个&ldo;但是&rdo;,即使不是一面光亮美妙的镜子,它毕竟是一面镜子。

在这一面镜子里,有我自己的影子,也有其他老知识分子的影子。

照它一下,对于提高我们的干劲,促进我们的进步,也许不无作用吧!顾炎武有两句诗:

苍龙日暮还行雨,

老树春深更著花。

我哪敢自比为苍龙?比做老树,也许还是可以的。

不管怎样,我还是想再行一点雨、再著一点花的。

我想,其他老知识分子大概也会这样想吧!就在这个意义上,我写了这一篇《全书译后记》。

------------

我写我

------------

我写我,真是一个绝妙的题目;但是,我的文章却不一定妙,甚至很不妙。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ldo;我&rdo;,二者亲密无间,因为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按理说,人对自己的&ldo;我&rdo;应该是十分了解的;然而,事实上却不尽然。

依我看,大部分人是不了解自己的,都是自视过高的。

这在人类历史上竟成了一个哲学上的大问题。

否则古希腊哲入发出狮子吼:&ldo;要认识你自己!&rdo;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吗?

我认为,我是认识自己的,换句话说,是有点自知之明的。

我经常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剖析自己。

然而结果并不美妙我剖析得有点儿过了头,我的自知之明过了头,有时候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这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拿写文章做一个例子。

专就学术文章而言,我并不认为&ldo;文章是自己的好&rdo;。

我真正满意的学术论文并不多。

反而别人的学术文章,包括一些青年后辈的文章在内,我觉得是好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情呢?我还没得到答案。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