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那个时候,李煜忙他的佛事都来不及,哪有功夫理会樊若水呀!
樊若水由此怀恨在心,你不是瞧不起我吗?好!
你这里庙大,门槛高,我惹不起,行了吧!
我去投靠宋朝去。
樊若水主意一定,便开始了行动。
他想着自己就这么空着手去见赵匡义,人家肯定不买账。
于是,樊若水就干了一件特不地道,特遭人恨的事,他跑到离南唐都城金陵80多里处的采石矶,搜集了很多有利于宋朝的军事情报,并且还给出了就在采石矶搭建浮桥的策略,以此渡过长江。
让人气愤啊!
这小子干了这么一件伤天害理的事,可怜李煜还浑然不知,以为长江是他的救命菩萨。
后面的事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一句话,李煜完蛋了,南唐完蛋了。
正所谓“无可奈何花落去”
,李煜终于沦为阶下囚。
现在,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就是赵匡义会怎样对待李煜呢?根据历史记载,李煜到北宋都城汴京的时间为北宋开宝九年的元月四日,即公元976年。
这一天,赵匡义在明德门接受李煜等人的投降。
此时的李煜心里很害怕,因为自己的反抗惹怒了赵匡义,肯定没好果子吃——至少李煜这么认为。
然而,赵匡义没有杀李煜,李煜以前的软弱、乖巧、听话、懂事帮了他的忙。
赵匡义不但没杀李煜,还给李煜封了官,为右千牛卫将军、违命侯。
特别是这个违命侯,有点意思,大有嘲讽的味道在里面。
不过,别以为是将军、侯爷就很了不起。
实际上,赵匡义给他的封的这个官,有名无实。
李煜投降后的日子,他过得很郁闷,天天以酒消愁。
当然,也写写诗词之类的。
这或许是李煜排遣绝望与痛苦的一种办法吧!
据说,李煜天天喝酒,让赵匡义都感到担心,怕他给醉死了。
就下令少供给酒给李煜。
李煜说,没酒我怎么打发日子啊!
你听!
打发日子,可见李煜心里是多么的绝望无助。
然而,日子还要活下去,李煜没有死的勇气,像他这样软弱的人。
不过,赵匡义却死在了他前面。
赵匡义死了,李煜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一点呢?
公元976年,赵匡义死了。
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即位,史称宋太宗。
赵光义即位后,表面上看似比赵匡义对李煜要好。
其实不然,以前赵匡义不过是在封官的名字上嘲讽李煜,或者故意挑李煜文章的毛病。
比如,有一次赵匡义对李煜说,听说你的文章写得不错,有没有什么经典的句子,念两句来听听。
李煜一听,这没问题啊!
就把他的得意之作《咏扇》中两句念了出来,“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杯”
。
按理说,李煜这首诗写得不错,一读就能品味出读书人手拿纸扇,见面作揖的潇洒韵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