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就好比你要去攻打一个碉堡,道理是相同的。
此外,常规的北伐路线体现出急于求成的特点,这不符合南宋的国情。
我们再来看辛弃疾的进军路线,他是主张先取得山东,并以此为根据地,从战略上对金国造成威胁,然后再慢慢收复中原。
换句话说,辛弃疾不认为南宋有快速收复中原及汴京的实力,应该采用稳中求胜的策略。
其次,辛弃疾采用声东击西与避实就虚的策略,分散金兵在淮河一带的兵力,进而采用精锐部队奇袭山东的金军。
这无疑是出奇制胜的最好诠释。
同时,还可尽最大限度的减少宋军伤亡。
那么,作为江淮宣抚使的张浚有没有采纳这条建议呢?张浚的回答挺有意思,他说:“某只受一方之命,此事恐不能主之。”
(《朱子语类·论兵》)这是我恐怕不能做主,我只负责统领江淮各路的兵马。
张浚的这个回答看似没什么问题,实际上,只要细心一想,大有推脱的味道。
尽管,辛弃疾的计策是需要调动南宋各地的兵马,但张浚你作为江淮宣抚使,宋孝宗又使如此的器重你,难道你就不能向宋孝宗说明,促成辛弃疾的这个战略构想?
因此,我认为张浚压根就不完全相信辛弃疾,或者是看不起他。
当然,我绝不是乱说,张浚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志大才疏,报复心强。
当年岳飞、韩世忠等人,那可是让金兵吓破了胆。
再看看这个张俊,当时他为宰相,被宋高宗派去都督各路兵马。
在出发前,他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大言不惭的说,皇上您请放心,我这一去定当扫清通往汴京的道路,您就安心的等着去汴京过元宵节吧!
这张浚真是吹牛不打草稿,要这么容易对付金兵,那岳飞还不早就把他们给解决了,还等着你张浚去?岳飞听到张浚说的这番话后,心里估计笑得不行,说这小子是不是在说梦话哟!
后来,岳飞之死,张浚也脱不了干系,他曾认为岳飞耻笑过他。
你说,像这样一个人,他会相信辛弃疾?他会看得起辛弃疾?
现在,我们不禁要问,既然张浚在推脱辛弃疾的建议要求。
那么,张浚后来北伐成功了吗?没有,而且败得很惨,符离兵败让南宋损失惨重。
因为这次失败,张浚被排斥出朝廷中央,主和派势力重新抬头,秦桧的亲信汤思退等人开始掌权。
辛弃疾对此感到极度郁闷。
隆兴二年,即公元1164年,辛弃疾抑制不住心中的抑郁与悲愤,写了一首名为《满江红·暮春》的词,在词中有这样两句发人深思,“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
这两句话,表面看来是辛弃疾对江南风光的描述,大有怜惜风雨中的凋零之花。
但是,细细想来,这是辛弃疾在感叹自己南归后,空有一身抱负与本领,却无以施展的落寞心情,同时,也隐藏着一种悲愤的心情在里面。
那种“一番风雨,一番狼藉”
、“暗随流水去”
以及“寒无力”
的局面,着实让人痛心疾首啊!
然而,辛弃疾并没有长时间的沉浸在这颓废的心绪中。
很快,他又振作起来,根据当前的形式,写下了著名的《美芹十论》,这可看做辛弃疾的第二次献计。
《美芹十论》到底阐述了什么呢?对此,我的总结如下:
1、针对当时流行的金军不可战胜的观点,辛弃疾客观的指出,金国表面看来很强大,实则属于“外强中干”
型。
为什么这样说,首先,金国对待其子民采取的是严酷压迫的政策,这必将导致国内上下阶级的不和,一旦发生重大的战争,金国内部必然会大乱,进而牵制金国的兵力,耗费他们的财力及物力,这是一点。
另外一点,金国的领导阶层矛盾也不少,特别是贵族与大臣之间勾心斗角,相互残杀的现象屡有发生,这显然对南宋有利。
因为,这可是金国的一大隐患。
本书简介落魄将军之子,偶得一神秘功法,随后被卷入一场腥风血雨之中,惨烈的政治斗争父亲的致残大仇大陆的真正形态白家的隐世初衷,看白落云如何凭借一部耀雷诀随心纵横玄罡!书友群301875167欢迎大家进群讨论...
她望着修真前辈,拍桌而起,前辈,逼婚我绝不接受。前辈笑,要不,你逼我?这是一名小女修被前辈强行结为双修道侣的故事。...
这只是,一个穿越到以龙与虎和俺妹为主的综漫世界,立志不会成为变态结果成为了绅士的逗比,渡过日常生活的书,请不要抱有过多期待。(话说果然还是简洁的简介适合我啊)ps前期的第一卷基本上是两三年前的写下的,当年时候不论是文笔还是思想都有些幼稚了,所以也是希望各位读者大大能够稍微忍受一下推进到第二卷就会逐渐好些的哦就是这样了DA☆ZE...
无线网卡变成了可以连接各种力场的超级网络连接,在这个末法时代,看凤歌演绎一个怎样的传奇!...
猎鬼少年乔宇收到父亲留书世有遗训守护白家后人,与白家后人白颖珊结下不解之缘,白颖珊手有七瓣白莲,身藏阴阳奇书,更天生阴阳眼,乔家世代子生父失踪,连...
大错铸下,她自爆重生,曾经的大陆第一幻术师沦为13岁废柴小女孩,灵脉破损,被人嘲笑。没关系,她还拥有随身空间,至高凤凰天赋!无上神器,顶级魔宠!她翻手为云覆手雨,把所有欺凌她的人都踩在脚下!唯独他今生重逢,他已是至尊兽帝,一双紫瞳魅烬苍生,万众臣服。他挟复仇烈焰,踏破九重魔狱,遍寻三千九百八十界,只为她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