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程咬金见唐军杀来,气势如虹,也不由暗自心惊。
在他看来,唐军急于回转,难免会有弱处可趁,但看眼下之兵,绝对是有备而来。
兵急不乱,兵距分明,这些唐军冲出的时候带着萧杀的气势,兵力又远胜于西梁军,程咬金见状,知不能力敌,吩咐手下骑兵稍撤。
眼下他所率领的虽不是萧布衣手下最犀利的铁甲骑兵,但也算是西梁军数得上的骑兵,众人策马回转,唐军追赶不及。
唐军追不及,立即回缩,并不急于求成。
程咬金见状,心中微凛,不再回退,带军前冲。
西梁军压上逼迫对手,唐军马上冲出,摆出对决的气势。
程咬金只怕有埋伏,不求有功,先求无过,再次撤退。
唐军见状,也是缓缓回缩兵力,如是者三,程咬金心中不急反喜,因为他已经牵扯住对手的兵力,而且他有后援。
只要西梁步兵随后赶到,他有信心将对手杀个丢盔卸甲。
两军僵持不下之际,程咬金不知道唐军领军是谁,蓦地想到,对手显然也知道自己在拖延,为何出此下策?他们不着急撤走,却和自己对抗僵持,所为何来?想到这里,心中难安,后方遽然有飞骑急报,“程将军,大事不好。”
程咬金心头一颤,知道那是步兵营的游骑,喝问,“何事?”
“唐军遽然从北方杀出,兜在我军之后。
我军猝不及防,被杀的四分五裂,苦苦支撑,却难挡对手,请程将军速做定夺。”
程咬金凛然,知道不妙,立即带兵北归迎上,唐军主动出击,跟在西梁军身后,离程咬金部不远不近。
程咬金暗自心惊,行了十数里,再得军情,已知西梁军向南败退过来,离这里不过数里之遥,还在苦苦支撑。
程咬金又急又怒,知道中了唐军的计谋。
催马再行数里,程咬金终于见到西梁的步兵。
跟随程咬金的万余步兵到现在,只余两千余人,其余兵士或死或散。
只有这两千余人还是顽强抵抗,不放弃阻击唐军南下的念头,这些人退到一地势狭隘之地,两侧都是高坡大石,见中间道路崎岖,西梁军不再后退,依据地势,布下防线。
唐军三次来冲,竟然被西梁军击退三次,李世民已有些心焦。
这次领军之人正是李世民。
李世民必须回转,他已无心幽州。
不过他毕竟不能擅自回转河东,这次动兵,却是得到了李渊的密令。
李渊已意识到事态的不妙,他那时候还不知道李靖要攻打突厥的牙帐,但他知道,突厥兵从太原一撤,幽州的唐军已成孤军。
如今两军对决,西梁军斜插一刀,从东南到西北,穿过了巍巍太行山,将唐军无形中划为两部分。
本来唐军趁西梁军和河北军对战的时候,抢占河北这步棋很不错,但西梁军水淹唐军,取下井陉后,唐军以前占的便宜统统不见,相反,却将近十万的大军困在了幽州。
幽州从地势上来说,对李唐已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也不舍。
李渊一口气借突厥兵、辽东军南下,就是期冀利用这两方的势力打压西梁军,然后打通山西和河北的通道,实现围攻西梁东都的念头。
但从李仲文口中得知突厥兵撤走的那一刻,李渊马上意识到,计划失败!
幽州危险!
萧布衣、李靖他们能考虑的大局,李渊当然也能想到。
突厥一走,战场马上变成河东,幽州的唐军很多人家在河东,听到河东有事,怎能不急?军心一乱,无可挽回,当初张须陀的齐郡子弟,杨广的骁果军都可说是大隋精锐,但因思乡导致溃败,唐军当然也不会例外。
李渊想到这里,马上做了弃子的决定,放弃幽州!
这是个痛苦的决定,但在李渊心目中无疑也是个正确的决定!
正如双方博弈,弃子也是一招棋,所以他让李世民带精兵回转相助河东。
李世民得令,马上和柴绍、房玄龄等人商议对策,毕竟想要安然撤走也非易事,幽州之地也不必立即放弃。
柴绍得知李渊的心意,竟然主动请令留守幽州抗拒西梁军。
李世民得知后,又喜又忧。
幽州需要有重臣留守,不然只怕马上就要崩溃,柴绍无疑是守幽州的极佳的人选,但留守幽州显然也是极为危险的事情,他一直感觉有点愧对柴绍。
天才少爷遭未婚妻桃色追缉,一路欢喜冤家,究竟是福?是祸?逃亡路上萝莉御姐熟女傲娇娘扑面而来,少爷我是禽兽点好还是禽兽不如?幸亏少爷我天资聪明,先知先觉,看着娇妻手上莫名出现的柴刀,苏晨如是的想到。约定浪漫的项链,竟成了长生的启明钥匙?隐藏在幽光下的危机,苏晨又该如何保护这群美娇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绝色娇妻极品男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
挥手间,山河破碎,闭眸时,星河逆转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灭,沧海桑田。一代天骄,从微末中崛起,英雄血泪,美女柔情,谱写一世峥嵘...
不过是上天台抽根烟,于是就被雷劈了。带着系统穿越三国,结果衣服还没穿好就被拖进公堂打了板子。导演,这剧本不对啊!路远咆哮。恩?你想要一柄吹毛立断的佩剑?没问题,材料自费,分分钟出货。恩?你是炼药大师?但是炼一次药要几天几夜?来来来,试试这个数控炼药机恩?想要我的项上人头?你确定你手里的流星锤快得过我的火箭炮?导演,这个剧本才对嘛。...
灵媒写手成神记由作者蝎言蝎语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灵媒写手成神记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陆淑怡重生了。十二岁的她看着母亲再次躺在病榻上。生死一线间,她想,她是不是该做点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