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38第一百三十七章(第4页)

当年他在长子郊外中箭坠马后,慕容永送他疗伤所得。

那时候他纵使血流如注,却也一时不舍,将这小包药粉时时携带,从不离身。

那夜他内力全失,自知不免,情急之下,便以手指沾取药粉含入口中——有何恶果他已顾不得再去细想,司马元显便已杀到力士无双。

若说第一次呕吐是情不自禁难以忍受却因银环之毒而一发不可收拾,那么第二次、第三次更加严重的发作却是他有意为之了——江南名医普遍不识鲜卑秘药,自然断不出是毒是病,更无从解起。

然而坐以待毙也好,苟延残喘也罢,都不是他谢玄会做的事。

从那日起,谢玄依旧“病入膏肓”

“沉疴难起”

,每每叫司马元显败兴而归,却总会与青骢交谈一二,话不多,然句句直刺胸臆,他下意识地学着那个人,第一次去存心结交他原本不屑一顾之人。

他开始透过青骢去了解外界时局的变化,开始知道司马元显在朝上只手遮天倒行逆施,甚至几番意欲废后,擅用东宫仪仗,起居规格逾于帝王,已惹越来越多人的心生不满,远在京口的现任北府都督王恭就郑重其事地上了一道罪责折,虽借口弹劾王国宝,实则矛头直指弄权窃国的司马元显。

司马元显早已今时不同往日,对此折的答复就是留中不发,并将王恭族中在朝为官者大肆贬斥,最后,将王国宝从秘书丞升至尚书左仆射,共擅朝政——明眼人一望即知,继谢玄谢琰两兄弟之后,司马元显下一个对付的必然就是拥兵在外,由谢玄指定的北府都督王恭了。

朝廷与藩镇之间的关系亦由此而益发剑拔弩张。

隐于寻常巷陌的刘府今夜却不复平静。

几名骑士飞马驰来,为首之人披挂齐整,滚鞍下马,将马鞭丢给身后卫士,低声吩咐道:“把守街口,不许闲杂人等进出!”

闻风开门的是刘裕之妻臧氏,她虽非名门出身,却端是机敏稳重,见身居要职的何无忌这般阵仗夤夜来访,便知非同小可,赶忙将人迎入书房,又沏上两盏新茶,便带着下人远远退开,到门口亲自值守。

“德舆,果然不出你所料!”

何无忌兴奋地两眼放光,不及落座便道,“幸亏听你的话常在西府走动,今日那东海王一个嬖宠叫青骢的忽然悄悄叫住了我,你道是谁?却是谢玄要向我传递消息!

事后还让我带出两只锦囊,一个给王大都督,一个却是指名给你!”

刘裕却是不慌不忙地拆开锦囊,笑了一下:“命我秘密出京,前往京口,辅佐王恭。”

说罢一指另一枚给王恭的锦囊:“那么那里面写的是什么,不言而喻了——定是命他起兵的檄文!

谢玄绝非逆来顺受之辈,他审时度势哑忍至今,全是为了要等候最恰当的时机对司马元显主动攻击,一战而胜!”

何无忌笑道:“北府军一旦真地起义,司马元显所倚仗的乐属兵与乌衣营就完全不够看的了。

我竟是没想到啊,谢玄一个半残之人,司马元显又那般严加看守,他还能收买人心,暗中活动!

幸亏当日我听你一言,没有完全投靠东海王而对他落井下石。

否则,焉能与你一块从戎起兵?这世道,手里有兵,囊中有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即刻出城,往见王恭!”

刘裕却又是淡淡地一摇头:“不。

你还须伺机进宫,面见皇后,将这锦囊与信件都当面转呈,最好再将谢都督的处境说的越惨越好,如无意外,皇后激愤忧惧之下将会颁下衣带诏——有凤诏在手,你我便不再是起兵作乱的乱臣贼子而是苦心救驾的勤王功臣了,北府起义也将师出有名!”

何无忌击掌称赞,当下转身便走,自去布置。

刘裕一人独立堂上,缓缓饮尽手中残茶:他不信他想的到的谢玄虑不及此,肯定是投鼠忌器,顾及王皇后困于深宫,不欲她也牵涉到这兵锋之中,而令司马元显对她不利。

可他不在乎,他只要最后的胜利!

东晋隆安二年秋,北府统帅王恭奉皇后诏令于京口起兵,以东海王司马元显“离间帝后,祸乱宫闱、把持朝政、日渐不臣”

等八大罪状誓师勤王,除奸诛佞。

一路势如破竹,战无不胜,大部分郡县甚至开门迎降,不过半月,大军抵达瓜州,兵锋直指建康,朝廷为之巨颤。

作者有话要说:任臻这算出场么?算吧?

那个~~下周2有堂公开课,啥都还没弄==,请假一次,顺延到周6更新哈~~~~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