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啧啧!
陶器是这样烧成的!”
“这张家可真厉害啊,之前在徐州的时候也没有听说他们家做陶器的啊!”
“嘘,听说是那个叫沁儿的丫头弄出来的。”
“真的?她才几岁啊!”
声音中充满了质疑,满是不信。
大家又议论了几句,然后张志仁开始按照之前登记的名单念名字了,这些人家家里都是急需陶器的。
“王大根,两个陶碗,一个坛子!”
“徐老头,三个陶碗,一个坛子!”
“黄大婶,两个陶碗,一个坛子,一个缸子!”
“周旺财,一个坛子,一个缸子!”
……
念到名字的人就赶紧上前领了东西,喜滋滋的拿回去,至于这窑是张家还是那沁儿的丫头弄出来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对于他们来说,张家肯把这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用,就是好的!
因为第一批陶器没有底气,大家烧的并不多,第一批的成功,也给了第二批的底气,大家又赶紧多做了一些陶器胚子出来,风干后继续烧,然后发给有需要的人家,足足烧了三次,才满足了大家的需求。
而那烧砖的窑也已经烧出第一批砖了,这些砖都是用泥土参合沙土,加入水混合,然后用模子将砖胚弄出来,在堆在山脚下风干就行。
像这个时候,张家买的牛车就有了大用处,没有牛车,这些砖都重的很,光靠人力来弄,又累又效率低。
陶器和青砖的成功,让村里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干起活来也越发的有了劲头。
张家挑了十几个汉子制作砖胚和烧砖,每人每天不包饭,发十五个铜板,还说了到砌房子的时候,就每人包两顿饭,十个铜板,或者包一顿饭十五个铜板!
那些汉子听了,干活的劲头更足了,心思活络的也开始针对自家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待遇,也有人纳闷着为什么张家一下子这么有钱,想着法子打探,才得到张家老三是大夫,懂药材,在山里挖了一些药材卖钱之类的话。
也有那有心的,就和张家老三张志礼套近乎,想学几手,张志礼不理会的话,就一直默默的跟在他的后面,他采了什么药材,也去采什么药材,一时间弄的张志礼很是纠结。
这个时代,大家都很保守的,很多绝学和技能什么的,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比如传男不传女,再比如传长不传次等。
一些高明的大夫,在开完药方之后,是轻易不给人看的,抓了药就烧掉,深怕自己的方子传了出去。
张志礼这一身医术,也是用十余年的学徒代价换来的!
刚进药铺做学徒的时候,脏活累活都是他的,就连掌柜的和坐堂大夫的衣服都需要洗!
渐渐的,大家看他表现的好,才让他做跑腿的,再教一两味药材的功效等等,累积了十余年,这才练就了一身本事!
教家里的侄子侄女认药材,寻到药材卖了改善生活,他是没有意见,但是凭白将这看家本事交给别人,他心里那道坎过不去。
含糊了几次之后,发现那些人紧紧的跟在他后面,就像狗皮膏药一样,甩都甩不掉,加上张老头刚成了里正,也不好这会和人撕破脸皮。
最后张沁儿给了他一个建议,就是教一些,留一些。
比如菊花、金银花、野葛、栀子等常见的、价钱又低的药材,就大方的教给大家,而那些比较珍贵的就藏着,然后趁着大家去找那些常见的药材,就甩开大家,独自去山里寻找珍贵的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