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学生们整队的时候,两个白色的人影很快地跑了回来,速度很快。
跑过蔡元培身边时还拍了他一下肩膀:“早啊。”
这是张春夫妇从新苑过来上班。
两个人直接跑进学校上了三楼。
这时两千多学生启动了。
他们沿着一条大路奔跑,很快就消失在晨雾之中。
蔡元培一直看学生们跑了三圈,看跑的时间,距离肯定不短。
跑完三圈的学生有快有慢。
不过都是直接跑回住的地方,洗完澡,换了各式各样的衣服走到一楼的食堂。
柳慧是后来慢慢走来的,看上去不紧不慢。
但是蔡元培是半点也不知道她是个盲人,也没人提醒他。
张春夫妇换了常服出来,柳慧还帮丽质整理衣袖。
三个人身上都带着青草树木的气息,让人觉得很舒服。
张春拉着蔡元培说不到学校吃早餐,到太白楼去,那里的早点可是一流。
四个人穿过校园时,张春给蔡元培介绍了路边的杂交水稻田。
这里已经有了三十多种水稻种,南张乡一带种植的是中粘性大米,产量最高,对水肥要求也很高。
只要水肥跟得上,亩产六百多斤。
试验田里能够达到八百斤。
不过一般都是两种水稻相隔种植,可以让稻种不退化。
但是单独种植,三四年产量就要降低。
其它的几个地方还有一些组合,但是都没有这里的好。
“这些都是学生们种出来?”
蔡元培看着这一千多亩水稻地问。
“是啊,他们不种谁种?他们最懂得其中的奥妙。”
蔡元培叹了口气:“这才叫行知合一,国外也没有这样做的。”
张春笑道:“他们培养的都是贵族,我培养的就是农民和农业科学家。
当然不懂。”
“张大人很瞧不起西方教育啊。”
蔡元培问。
“是啊,他们那叫精英教育,就是孤立在人群之外的教育,我这个叫群众教育,教育的就是群众。
哈哈。”
张春开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