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二章 上任(第3页)

明天县里会把循册送过来,让大家填了门牌纸。

早年民户少,只设了牌头,没有设保正,门牌纸收上来看情况,还是要设保正的。

明天衙门会贴告示。

几位都是我长辈,很多事还请多帮忙。

今天来主要是和老太太说说话,我们就不麻烦了,衙门里事情还多。”

张春和丽质就告辞了。

回到衙门,顾明的会客厅里已经坐满人。

张春也没有打扰,直接进后院去了。

云龙镇,老城新镇,因为各家强占地盘,弄得街道七零八落,不成形状。

除了码头两侧还算整齐外,其它地方没法看。

这片地盘,吴家占了一半。

连中间已经没人了的洋教堂都是吴家卖给朱利安的,当然只有一个教堂的面积。

教堂过去是纺织厂和织布厂,自从吴家和其它几家退出了两个厂子的管理后,李家在大李家湾重新建了纺织厂。

两个厂的设备被搬走了,现在只剩下一个院子,街面上的门面房,被原来各股东分掉了,出租给各地的商贩开了一些店铺,其中杨家开了一个客栈。

在过去就是以前的兵营,李家在那里开了一个木材厂。

再过去就是一些小家族乱七八糟的地盘。

木材厂的对面是李家的竹器社。

应该说李家还是很有商业头脑。

竹器社傍边是一个姓齐的小家族开的茶馆和酒楼。

这家酒楼做的是平民生意。

齐家酒楼过去是几家小商铺,然后就是杨家的当铺和太白酒楼。

太白楼做的是富商们的生意。

码头过去,吴家的对面,是清河吴家的船运公司和永和商行。

这是张凤兰的老底子。

永合商行旁边就是钱粮柜衙门。

正因为两家紧挨着,所以当年辛宝久才和清河吴家走得近。

衙门过去是刘家的粮油店。

再过去是一些米店布匹店五金店。

这些都是和汉口有些联系的商行。

这些人才是纳税大户。

以码头为界,分为东街和西街。

西街都是商行富商,在就是吴家。

吴家这几年虽然没挤压,但是老底子还在。

高门大院,你都分不清里面有几重院子。

吴家以汉口的织布厂为依托,几乎垄断了云龙镇的成衣生意。

对裁缝师傅舍得下本钱请,吴家的大小媳妇都是裁缝好手,就算是李家也退避三舍,只能做布匹生意。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