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条渡船上,赶集的人陆陆续续下来。
挑着担子,背着背篓,扶老携幼向上走。
今天是云龙镇的大集。
杨家的太白楼早就开门了,里面是文人雅客在里面喝茶饮酒。
安定下来的云龙镇繁荣了很多。
张春一行都穿着“洋装”
,身后还跟着三个挎着盒子炮的士兵以及一帮扛着行李的汉子。
自然让所有的人都行注目礼。
很快就有人认出了这是新任的主薄,张家新婚的家主。
张春加快了脚步,直接走到了钱粮柜衙门。
衙门已经大半年没人了。
一半被辛宝久带到县城,一半直接让张春解散了。
春丫用钥匙打开门。
这是很传统的县衙的建筑模式,门房、班房、师爷住的小院和大堂。
从大堂傍边的小门进去到后院,丫鬟小姐住的偏房,主官住的正房,客房厨房库房杂物房加上小花园。
很传统的公安局加政府办公地。
只是比县衙小一些而已。
辛宝久在这里做了九年的官,把自己住的地方还是弄得很舒服。
还没安顿好,杨家多久派了一个做饭的妈子和两个丫鬟过来。
两个丫鬟十二三岁,清秀可人。
说是送给小小姐的。
门口也想起了士兵的口令声。
这是守备队派了一个班的士兵过来。
“报告张队官,云龙守备队一排一班班长袁定刚向您报道。”
赵定刚是个黑黑的颇为精干的小伙子,被张天那帮人带得说句话都像在宣誓。
不过军礼军姿非常规范。
虽然张春已经不再是队官,但是士兵们还是习惯这样叫。
张春回了礼。
赵定刚就开始报数。
连带着他九个人,一看就清楚了。
但是赵定刚还是按照程序走了一遍。
卸下背包,分了两个人在衙门门口站岗,然后整齐地分成两列走进班房。
整理好内务。
赵定刚就带着六个兵街上巡逻。
不过他们好像把巡逻当成了训练,走路都像和人有仇似的。
完全不管街上的人怎么看他们,躲避他们也好,递给他们东西也好,完全不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