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道无形处(第4页)

其次六祖改为大众禅后,以金刚经印心,他本人的经历编入坛经,他告诉世人,不仅一般农民都有可能悟道,甚至像他那样不识字的人,也可以抵达真理,这给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伟大的榜样和巨大的希望,使其迅速传播开来。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代表,也是人才辈出的法门,其对中国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的影响不可估量。

问:禅宗的风气仿佛有魏晋谈玄论道的缺点,况且如指月录记录的东西,也让人无法捉摸,这是为什么?

答:夏虫不可与语冰。

没有实证功夫的人要想明白高僧问答的实质是不可能的。

禅宗的谈玄论道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空谈是文人们爱干的事。

比如,假设道是天安门的话,那么,两个到过天安门的人在谈门洞里的一块砖、墙面上的一块漆,外人是很难明白的,尽管也许他已经看过了描写天安门的介绍文章,但到过的人一问其他细节,他就露馅了。

所以,禅宗祖师之间的问答,是在境界内的认证,是有实际内容的。

问:你说的印心就是印证的意思吗?

答:对。

佛教认为心外无法,印证佛法的境界就是印证自心的境界。

六祖因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而开悟,其实,修就是修心能够处于无所住的境界,然后真心自然显露,这个心,就不同于我们平时的妄心,这就是与佛相同的真心了。

问:我常听说禅宗有“打七”

、“参话头”

的事,你在笔记中也简单提到过,能描述一下吗?

答:“打七”

是学习佛陀在菩提树下独坐七天而悟道的经历,有克期取证的意思,也好像进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七天封闭式训练。

而“参话头”

说来也简单,就是利用这个话头束缚住你的妄心,制心一处,到达一的境界后,抛弃话头,进入零的道体本身。

因为,如果让你的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

,什么都不想,一般人是做不到的,那就先让你只想一件事,接近一,然后才出现零。

话头就多了,有叫参“念佛的是谁的”

,有叫参“提死尸的是谁”

,有叫参“生从何来、死向何去的”

,都是大疑问,用大疑问来引导你的妄心归一。

其中的心理过程和难以尽述,但都要最后达到“应无所住”

的境地,才有可能开悟。

问:禅宗在唐代兴盛以来,有大量号称开悟的高手,但在近代却人才缺乏,是这样吗?

答:对。

禅宗因其教育方式不同,又分为多个宗派,但在近代以来,人们的心越来越不老实,得道者也越来越少,以至于虚老和尚一肩挑五宗,这一方面表现出虚老的巨大功绩,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各宗派人才的断档。

其实,在近代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其它宗派也出现了这种现象。

比如,弘一法师以一已之力恢复律宗,就是例子,要不然,律宗几乎就要失传了。

从历史规律来看,任何宗教、甚至任何事物,都有“生灭”

,都要经过“成住坏空”

,按佛陀所言,佛教已经经历了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我们今天是末法时代。

末法时代过后若干年,又会有新的佛法诞生,那或许就是弥勒菩萨成佛的时代了。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