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4章院试案首十三(第2页)

开放海疆,势在必行。

只不过,以后我不会再这般孟浪,轻易不会出手。

我要积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再来做件事。

就算是铜墙铁壁,我有这个心,今日一拳,明日一掌,我总要把这件事办成。”

张牧冷静的说道。

李云昌听到这里,便转身笑道:“有志气!

难怪陛下这么看重你。”

说道这里,他便拍了拍张牧的肩头道:“在朝廷里,办事不容易,办一件好事更加不容易。

要办一件天大的好事,难如登天。

以后做事之前,三思而后行。

官场如战场,稍不留心,灰飞烟灭。

所以,要做大事,就要学会审时度势,等待时机,切莫在这般冲动了。”

这番话李云昌说的推心置腹,张牧心里十分感激,便笑道:“大人放心,我自有分寸。”

李云昌道:“那就好,说句实话,本官也想看到有朝一日,我大明万国来朝,北驱元戎,四海归心。

如果日后时机成熟,本官还健在,愿意助你一臂之力。

只是眼下时机还不成熟。

要想开放海疆,需要朝廷有配套的秩序,有强大的水师,专门的衙门和律法,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有完成。

你年纪还小,日后大有鸿途,所以我希望你做一个能人,而不是一个妄人。

要改变这一切,要拿出来切实可行的东西,而不是凭借一腔热血,本官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是也熟读史册。

改变一项国策,往往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秦时商鞅,汉时王莽,北魏孝文帝,大宋王安石,这些人哪一个不是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最后都撞的头破血流才推动了国策更改,然而,即便如此,他们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所以,千万别寄希望你一两句话就能够更改国策,纵然是陛下,也不是事事都能顺心。

那些迂腐的傻书生,满脑子都是圣人文章,以为真的读了几本书就能治理天下。

要是那么容易,当年后待仕人的宋朝也不至于灭亡。”

张牧心里暗暗佩服,李云昌也是封疆大吏,看问题确实更加成熟实际,是一个真正有治国经验的人,便起身道:“多谢大人今日这番话,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嗯,那好,咱们先来说说眼下的最重要的事情吧。”

李云昌这才坐下,和张牧继续说海寇的事情。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