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8章 杀夜追寻(第2页)

门内,是一个防备严实的樊笼,门外,便是一片广阔星罗棋布的民居和无边无际的原野和山峦。

古往今来,这座古老的京城里,都会发生一些乱党重犯逃出京城的变故,逃逸的方向,几乎都是西城门。

因为西城门方向,是中国的西部,在大西部和西南地带,地广人稀,地形复杂,有着很多人迹罕至的地界,是逃犯最理想的藏匿之地。

西便门是北京外城西南端的一座小城门,位于北京城墙西南端角楼旁边,主要由城楼、箭楼、瓮城组成。

早在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因蒙古骑兵数次南侵,加之城外关厢居民日渐增多,在京城四周修筑外城。

后因财力不济,只修了环抱南郊的一段,设永定门等5门,使京师城垣呈“凸”

字型。

后与外城东北、西北两隅与内城连接处附近各辟一朝北的城门,规制较简陋,门楼通高仅11米,分别称东便门、西便门。

嘉靖四十三年补修外城及其7门,西便门增筑径长31米的半圆形瓮城,加固其东侧内外城连接处的城墙垛口,疏浚城门外的护城河道,同时在城门以东修筑一座3孔水门,使玉泉山在附近顺利分流注入通惠河。

清代又在瓮城上修筑宽9米、高4.7米的小型箭楼。

这个通道,逃犯只要过了箭楼和水门,便是千军万马,也难追到了。

我和灵王赶到城门下的时候,发现箭楼上灯火通明,一副剑拔弩张的气势,有很多官兵举着火把,垛口上依稀可以看见一些弓箭和火枪,显然和往常不一样。

“深夜出城,来者何人?”

城门边上出来一队官兵,为首一人,身姿修长,长眉朗目,相貌也极为英武俊秀,好一副身板和仪表,恍惚之间,几乎和灵王是一时瑜亮,人中之龙,倒也是个让人过目不忘的风采人物。

“林大人……”

木思风信马由缰,拱手招呼起来。

林大人定睛一看,不由有些震惊地一拱手:“原来是灵王!

王爷这是……”

“哦——本王有个急事出城,难不成……林大人也要盘查一下?”

“岂敢!

王爷这不是折煞下官么!

只是……今天晚上有些意外,逃出了两个叛党,神机营和御前侍卫都刚刚过去,王爷你现在出去,若是遇到叛党,可是有些凶险哪。”

“什么?神机营都出动了!”

木思风脸色一变,有些失声地脱口道。

能动用神机营的事,非同小可!

因为这神机营,相当于国家特种部队!

早在明代,神机营便是京城禁卫军中三大营之一,是明朝军队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

清代沿明制,设火器营常守卫于紫禁城及三海,皇帝巡行时亦扈从。

鸦片战争后,建立的神机营俗称洋枪队则是一支装备洋枪、洋炮的近代化军队。

神机营担负着“内卫京师,外备征战”

的重任,主管操练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兵,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特种部队。

这神机营,战斗力极强,机动性很高,甚至是恐怖。

正规编制是: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骑兵1000人;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共计官兵5000人。

清朝统一中国后,制造的火药兵器重火器主要是火炮,轻火器主要是火枪。

清人制造火器始于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清代前期仍大量制造,到康熙时,火器制造的规模、质量、工艺都达到高峰。

清中期后火器发展渐趋停顿,直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又大量赶制火器,但结构仍沿袭祖制,性能已大大落后于西方列强所制。

在这内忧外患交加的环境下,清政府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建立“神机营”

,神机营是清晚期在内忧外患的压迫下创建的一支使用新式武器的禁卫军。

兵员是从八旗原有的禁卫军诸营中选出的,新组建时共有兵员1.4万人,到同治四年增至约3万人。

由当时担任议政王的奕欣亲领。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