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凉州(武威)是:
历史文化名城,五凉古都,自古便是丝绸之路重镇,商贾云集,在公元2世纪至6世纪的中古时期,凉州曾是具有全国意义的三大据点之一,是当时北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域,数度改朝换代,凉州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中原大地与西域的物质文化交流,都要在这里进行融合,带上鲜明的凉州特色。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开辟河西四郡,为显示汉军的武功军威而设置了“武威郡”
,武威从此而得名。
三国时曹魏在这里设置凉州,上升为全国十三州之一,武威从此又有了“凉州”
的别称。
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先后在这里建都,创造了史不绝书的“五凉文化”
。
隋唐时期的三百年间,“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番,葱右诸国,商旅往来,无有停绝”
,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宋朝这里是西夏国的“陪都”
,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西夏文化及一批珍贵的西夏文物,其中西夏碑尤为珍贵-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
元代成吉思汗之子阔端与西藏宗教领袖萨班在这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谈”
,完成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大业。
明清更是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在中华历史史册上写下了光辉夺目的篇章。
悠久的历史,为武威留存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绮丽的自然风光,也成就了古城凉州的千古美名。
】
【拥有“马踏飞燕”
、“马踏飞鸟”
、“天马”
、“马超龙雀”
等多种名称。
马长45厘米,宽10.1厘米,通高34.5厘米。
作者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利用力学与铸造原理为一体,塑造了风驰电掣的千里马形象。
为了表现奔马超越飞鸟那一刹那间的情景,作者刻意将马的两条前腿一前一后,有力地跨越在飞鸟之前,左后腿直挺在马身之后,右后腿马蹄轻轻触及鸟背,使飞鸟回首惊望,自叹不如。
通过奔马与飞鸟速度之强烈对比,衬托出奔马的神速。
这极富想象力和独创性的构思,赋予奔马以旺盛的生命力。
作品整体构思巧妙,细部构造恰到好处,各部位大小比例适当,位置准确,整体造型优美无比。
马的躯体壮实,颈部如鹤颈卓立,给人以稳定之感;马张嘴嘶鸣,尾巴上扬,四条腿又作飞奔状,给人以动感。
整个造型设计奇绝,表现了作者高深的艺术造诣,是不可多得的千古佳作。
】
【铜奔马的制造,极巧妙地解决了支撑点、重心、平衡、抗阻力等科技问题。
即用一只展开双翅,有着长宽尾巴的飞鸟作为马蹄的支撑点,使马的着地面积扩大,站立不倒。
同时,飞鸟又位于马腹下前部,马蹄在鸟背上,恰是奔马的重心所在,增加了稳定程度。
马的前右腿和后左腿向前后伸直,另外,两腿则同时向腹底收缩,以保持躯体平衡。
另外马的躯体溜圆,可减轻风的阻力,给人以飞速奔跑的感觉。
在制作工艺上,模铸与焊接相结合,技术精湛,看不出沙眼和焊接的痕迹,它使我们看到了我国汉代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