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一部作品我可要好好说一说。
《老子》:作者是老子,姓李,名耳。
老子,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
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1]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
,德是道的“用”
。
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这本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
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
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楚简《老子》校注,参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老子》以“道”
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
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
,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
,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