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御史台林大夫却道:“诗做的不错,但论为人,一首诗尚且看不通透。”
张太尉也不多言,只道:“看他第三关表现如何。”
……
连灵玉拿着手中的白纸,仔细研究,还是白纸。
可这就是她的考题?
连灵玉沉吟良久,拿不定主意。
反观鸿鸣潮,亦是在苦思冥想之中。
随后连灵玉心中一动,提笔而落,奋笔疾书。
这方情形,早有人报三公。
“奋笔疾书?”
这倒是令三人疑惑。
这么一等,约莫一个时辰后,连灵玉所答之题便被送到三人手中。
其文名为《悟风道》,全文洋洋洒洒通篇有十余页。
但张太尉却看得认真仔细,面色越到后边越是古怪。
李丞相和林大夫见此纷纷拿起他看完的前面部分,顿时三人的面色都十分古怪!
先不说一张白纸她明白是要比试者写下对文武道的感悟亦是不错,竟然还……
“文道奇才!”
张太尉最终定论。
“文中状元。”
李丞相评定。
“言之尚早。”
林大夫还是保留看法,但心中已被连灵玉一纸《悟论风》道搅动了波澜:无论此子人品如何,在文道上确实是一名天纵才子。
连灵玉从考场归去时,鸿鸣潮已经动笔。
第二日放榜,当连风之名赫然在榜中至高那艳红的状元之位时,京都城又沸腾了。
随后其一篇《锦绣》直接成为京都城最脍炙人口的诗歌,说书西馆更是将连风之名与这《锦绣》一诗编排成一出高亢而揄扬顿挫的说书稿。
三年前的武比与罗源并第一,三年后独冠状元郎。
一改京都城中下至百姓,上至文武百官对她莽撞武汉的看法。
很多文道学者看不惯她原本的嚣张跋扈,可当这一手《锦绣》出世,他们却都感同身受。
谁没有大鹏展翅翱,平步青云志?赤子红心只为报效王朝,再想此前连灵玉所作所为。
竟无一不显露其报国,忠良,孝义!
更人众人惊愕的是,连灵玉并未因此而留在京都城进入钦天监。
而是选择从军伍?!
……
“不再想想?”
连城询问道。
莲华夫人握着连灵玉的手掌道:“去钦天监,以后走文臣之路也没什么不好。”
“爹、娘,我意已决。
再者这本就是早定好的路,没必要改。”
连灵玉却道。
正说话,老木来报说张云飞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