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六四九章 天佑之治 上(第1页)

第六四九章天佑之治(上)

光阴荏苒,转眼过去三年,现在是天佑七年的初春时分。

天佑新政开始至今,已经有整整六个年头了。

在这五年里,皇权空前强大,朝廷效率奇高,对百姓的骚扰盘剥也降到了史上最低点。

背负在百姓身上的负担一旦降低,困扰三国良久的流民问题便在秦国不药而愈了,六年间大量流民基本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

根据天佑六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人口从昭武末年的五百万户、两千五百万口、五百余万壮丁,激增到目前的近一千万户,五千万口、近一千五百万壮丁。

之所以在短短七八年时间,人口数实现爆炸性的增长,一是因为在天佑以前,朝廷施行按丁亩征税,所以隐匿户口数的情况异常严重。

尤其是‘十六到四十岁’之间的成年男子,更是被大幅度隐瞒,所以才出现了一户一丁的笑话。

二是因为政策放松、负担减轻,大量流民的回归。

这两项便是造成在册人口短期激增的主要原因。

至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朝廷鼓励生育等长期因素,因为时日尚短,暂未有多大影响。

但无论如何,人口的增长为国家带来了空前强大的劳动力。

五年间全国累计新开垦土地一百三十余万顷,使全国的在册耕地面积达到四百万顷;朝廷又投入巨资兴修水库、水渠等大小水利工程七十七处,使全国可灌溉耕地面积达二百万顷。

此时全国耕地四成种稻,六成种麦。

一亩上田可收稻两石四斗,折米一石二斗,中田折米一亩一石,下田折米一亩八斗,一年两熟或三熟。

麦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平均亩产两石,折面也是一石。

换言之,全国粮食平均亩产一石,一年可收两石半。

全国四百万顷耕地,便是四万万亩,到天佑六年的粮食总产达到了十亿石。

即便朝廷轻徭薄赋,仅仅‘二十税一’,在今年的税收也可达到五千万石。

虽然因为产量暴增,导致粮价连年下跌,但折成税银也可达到四千万两左右。

仅粮税一项,便达到了昭武年间的两倍之多。

再加上每年一千五百万两的丁税,更是达到了恐怖的五千五百万两,已经超过了齐楚两国综合。

据《大秦帝国食货志》记载,从天佑三年开始,大秦各地的仓廪中堆满了粮食。

因为产量激增,常平仓容量不足,从天佑三年到天佑六年的三年间,全国新增粮仓五千余座,贮藏粮食十几亿石。

这还是因为武成王实施特别计划,将大量的陈粮向齐楚两国倾销,否则真会出现‘陈陈相因、腐朽不可食用’的巨大浪费。

大史学家范仲淹当时正是垂髫之年,他在著述中回忆当时的胜景称‘天佑年间、政通人和;国库充盈、百姓富足;路无冻死、家有余财;仓廪即足、货殖兴焉!

’并不无感情的称之为‘天佑之治’。

范文正公的‘仓廪即足、货殖兴焉’,十分贴切的说明了当时的工商业繁荣。

随着老百姓能普遍吃饱肚子,中上之家更是手有余财,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穿的好些、吃的精些;用的舒服些、住的气派些,于是交通天下之货、满足人们需求的工商业便蓬勃发展起来。

热门小说推荐
神级狂兵在都市

神级狂兵在都市

兵王强势回归都市,为父母报仇,为寻找妹妹。但由于生活琐事和各路美女纠缠,只好放慢脚步。这个一个醉卧美人膝的故事。...

清天之下

清天之下

人总是要面对选择。在历史的茫茫波涛之中,无论是惊采绝艳之人,还是庸庸碌碌之辈,都要选择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历史沉浮,究竟赋予人们到底怎么样的使命?书中人物在面对人事礼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分歧。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叫丁春秋

我叫丁春秋

穿越丁春秋,天龙任我游!丁春秋说老仙出品,必属精品,神马阴阳和合散三笑逍遥散,买一包送一包,保你想要第三包!卑鄙而不下流,狠辣却不无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灭其满门!一人一马,疏忽而来,悄然而去,把这天地,一手搅乱!丁春秋曾经的遗憾,我要一一弥补,尽我所能,逆转这个天龙!ps本书参照黄日华版天龙八部,但求爽快过瘾,勿要过于较真。...

完美大明星

完美大明星

重生过去畅想未来梦幻现实,再塑传奇人生!...

地主家的小娇娘

地主家的小娇娘

穿成地主家的长女,爹爹短命,娘亲柔弱,眼看着偌大的家业都要被人眼红出窟窿了,谢玉娇决定守住家业,管好生意,科技兴农,造福乡亲,顺便招个上门女婿。只不过,这上门女婿的身份,也太过高了点吧?本文于本周三(明天)开V,届时肥肥哒存稿新坑,戳戳戳苏苏的完结文回到古代开产科穿越种田娇妾难宠古言甜宠状元养成攻略种田甜文...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