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砭”
这个字好理解,左边“石”
字旁,右边一个“疲乏”
的“乏”
字。
古人认为一个人疲乏了,就是有点儿病态了。
这个时候,拿一块石板给你刮刮痧,帮你去掉疲乏,这个就叫做“砭”
。
在现代社会,刮痧虽然还有,但是真正的“砭”
术其实早已失传,砭石治病,非针非灸,世每以砭为针,误亦久矣。
也就是说,“砭”
与“针”
是两种不同的方法,有人说“砭”
就是“针”
,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砭”
有“冷砭”
,“热砭”
,有“点”
、“熨”
、“摩”
,点非针也,点其中而不必刺其体;熨似灸也,熨其外而不必灼其肤;摩即按也,摩其周而不必振其骨。
砭之诀,惟在乎动,在于调气血。
一个人气血平衡了,就会健健康康。
“针”
便是针刺,针扎。
中医治疗是立体疗法,一个人生病了,并不总要吃药,而是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方法。
病还比较浅表,可能“砭”
一下就行了。
如果用砭的方法还治不好,这时候再试一下“针”
。
中医疗法就是这样由浅入深的。
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针呢?就是病还在经络里面,比如说已经气血瘀阻了,但是光靠外在砭的方式已经不太管用。
这时候,就可以用扎针的方式通一通经络。
经络一通,气血便流了过来,病也就好了。
举个例子,一个人得了脑血栓后遗症,气血不畅,半身不遂,这时候就可以给他扎一下针试试。
另外,很多人说“扎针灸”
指的便是扎针,“针”
和“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