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八十章 朝堂奉答(第1页)

事发突然,大汗布尔罕要发行宝钞,就连左相刘鼎臣都未必知晓。

而宝钞对于这些个贵人朝臣而言,实在是知之甚少,就是临时抱佛脚,那也得找着佛才行啊?总而言之,他们是两眼一抹黑!

蒙古贵族不知道,但不代表没人知道了。

刚听了大汗的意思,宝钞的发行恐怕是势在必行了,此刻左相刘鼎臣眉头紧锁,对于宝钞,他可是知道的。

“大汗!

请容臣一言!”

虽然刘鼎臣知道大汗的脾性,做事讲究面面俱到,从不打没把握的仗,这么些年追随大汗身边,也自然知道这位主儿有诸多奇思妙想,最终无一不是为强大合赤惕部而备。

但今天,他想想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大汗,毕竟人无完人!

“大汗!

明廷也曾发行宝钞!

明初,受宋元滥发纸钞之弊政影响,明廷并没有发行纸钞,而是以铜钱作为通行货币,铸有“大中通宝”

和“洪武通宝”

,与历代钱兼行。

而鼓铸铜币缺乏铜料,政府“责民出铜,民毁器皿输官”

搞得民怨沸腾,百姓苦不堪言,官民矛盾尖锐。

另一方面,铸钱笨重,价值低廉,对远程贸易不利,所以商贾多沿元之旧习用钞,多不便用钱,洪武八年,“始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令民间通行”

,同时,“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罪之。”

建立全国统一的钞法,实行以宝钞为主,钞钱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至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因“钞法阻滞”

,“诏禁用铜钱”

,“令有司悉收其钱归官,依数换钞,不许更用铜钱行使。

限半月内,凡军民商贾所有铜钱悉送赴官,敢有私自行使及埋藏弃毁者罪之。”

及至洪武二十七年八月丙戌,自此,宝钞成为唯一流通货币。

然而,明廷宝钞,只顾发行却并不注重回收,只允许旧钞换取新钞,却需支付工本费。

再者,宝钞不耐受用,既无厘定价值,发行量全凭财政需要,也无分界,仿造者甚繁,更加不会回收,致使宝钞泛滥,价值一贬再贬。

洪武二十二年前后,纸币时贬时升,江西、福建一带二贯纸钞只能换铜钱五百文;永乐二年,米一石一度值钞一百贯;永乐五年米一石值钞三十贯;宣德初年,米价已达到宝钞伍拾贯;宣德七年,宝钞一贯只值铜钱5文;正统九年(1444年),米价涨到宝钞一百贯,明钞已不能通行,“积之市肆,过者不顾”

;正德年间,宝钞实际已经废止。

此后,明廷不再发行纸币。

大汗!

若是我合赤惕部发行宝钞,恐怕结局如明廷那般惨痛。

自宋代始,纸钞方现,其目的无外乎便宜远途、大宗之交易。

而如今大汗因银根匮乏,以图发行宝钞来弥补财政,这岂不是与暴明钞法,掠夺民间财富何异?此行实乃强盗行径,况明廷也已经吞食苦果,大汗又何必践行效仿?”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