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比如一个勤俭持家的人,那他待人必然抠门。
斤斤计较什么……反正就是人无完人。
国家也是如此……
其实宋朝的管理制度说到底还是先进的,或者说太先进了,比如军事。
梁山豹子头林冲号称八十万进军教头!
并不是他领兵八十万。
各种制度现如今的美帝就在使用!
缺的,也就是战略级核弹这个玩意了……
不过也正因为缺少这个决定姓的武器,才让我们宋老爷子明白,自身彷如核弹的地位。
这就是终极决战兵器的威慑力……而且其实宋朝的军事实力也并不弱,用一句老话来说;‘不是[***]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
’
举个例子。
秦隋末年,天下曾一度陷入大乱,但所幸持续时间不长,国家的政治格局没有遭到重大破坏。
虽然经历了若干年的战争,但使汉唐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帝国,而这个帝国可是秦始皇和隋文帝征战几十年才挣得的家当。
汉唐可谓得了天大的便宜啊!
!
而相比之下,宋就没这么好的运气,它所取代的后周只不过是当时最大的割据政权而已。
它建立国家的过程,可不是象汉唐那样接收一个大帝国的遗产。
当时正处于五代十国,天下大乱之际,地方势力经营已久,业已形成互不统建属的读力国家。
国家统一不象楚汉决战,毕其功于一役那么简单,也不象隋末各割据势力那样立足未稳即被唐各个击破。
国家统一需要象秦隋那样进行长期战争。
更重要的,是汉唐宋所处的国际环境(这是大多数学者和政治家忽略的,但却是决定因素的问题):汉的主要敌人是匈奴;唐的主要敌人是突厥,宋的主要敌人是辽、金等国。
问题在于:匈奴、突厥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国家,他们仅仅是一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靠天吃饭。
部落管理仍处于比较原始的水平,组织军事化,机动姓强,来去飘忽。
这两个游牧民族是真正国际化的民族,活动范围它生活资料,一般而言,他们对生产资料不感兴趣。
当大漠风调雨顺,牛羊肥美时,他们不会对中原地区构成任何威胁,当干旱等自然灾害使他们的生活无法过下去时,到中原地区抢夺食物便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唯一选择(除非中原地区主动送食物给他们),毕竟农业社会对自然的依赖要大大低于自然放牧,而且农业人口居有定所,住地分散,便于掠夺。
如果遇到抵抗,他们往往也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因此,汉唐两朝经过几场比较大的战争就将匈奴、突厥问题基本解决(唐安史之乱后,又成了问题,但往往被史家所忽视),部分归顺中原王朝,部分迁徙到中亚、中欧。
反观宋朝立国之前,辽已经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强国,早在后梁成立之时,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就已经脱离唐朝。
阿保机称帝时,已有高丽回鹘以及中国之吴越进贡。
石敬瑭于公元936年割“幽燕十六州”
与契丹,那时候,耶律阿保机已经死去,他的儿子耶律德光接替了契丹国主的位子。
石敬瑭竟卑躬屈膝地把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称做父亲,其向契丹上奏章时,把契丹国主称做“父皇帝”
,自己称“儿皇帝”
。
除了每年向契丹进贡帛三十万匹外,逢年过节,还派使者向契丹国主、太后、贵族大臣送礼。
其时中原仍处唐末军阀割据时代,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止。
五代统治时期中原地区政权最长的不过十七年,最短的只有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