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一十四章 要带到北宋的技术(第3页)

第二个是要生产出轴承,这个时代的马车、牛车如果装上轴承,摩擦将大幅度降低,同一匹马可以拉动更多的东西,大大地节省畜力。

第三个是准备在沿海建设盐场,现现代的方法生产出优质的海盐。

这个时代盐价昂贵,民众负担太重。

当然,大宋目前盐铁专营。

朝廷设盐铁使,与度支使、户部使合称三司使。

总领全国财赋。

可见盐在朝廷财政的地位。

李浩暂时不打算动这些机构,也不想对财政造成冲击,只是逐步地多产出一些优质的食盐。

等以后条件成熟,再大规模地建盐场。

李浩午饭也是让人送来睿思殿吃的,他整理出一些这类急需的项目之后,做好种种回主世界采购的计划安排。

然后他又想利用智脑和机器人,建立一套官员业绩考核的系统。

选取有能力的官员,这是治理天下的根本。

哪些官员应该升,哪些官员应该贬。

如果仅凭自己个人的喜恶,或者仅听从大臣的推荐,这都是不可取的。

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考评制度,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官员的能力。

对官员的政绩进行量化。

但要做到这一步,非常困难。

他在百家系统中翻看了一遍,只有一个“人事经理专家”

,是考评公司职员业绩的。

这个似乎不够用。

他干脆让科研飞船的智脑展开大搜索,对浩如烟海的数据库全部筛选一遍。

最后找到一套官员考评系统,这是罗布共和国八千多年前使用的一套智能系统。

李浩对罗布共和国的历史已有了一定了解。

他们八千年前的水平,已经比主世界不知先进多少万年。

这一套智能系统肯定足够强大了,李浩最满意的是“智能”

这个词。

罗布共和国的科技文献中,智能这个词不会乱用的,凡是可以称为“智能”

的系统,就一定具备自我学习、自我进化、自我完善的能力。

这套考评官员的智能系统启用后,将会有极强的适应性。

哪怕刚开始不是很适合宋朝的社会环境,运行一年半载之后,就会完成自我调整,改良后将完全适用于宋朝。

但要启用这套智能系统,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

家用机器人倒时可以胜任信息收集,只是李浩悲催地发现,自己的机器人不够用了。

要使这套系统运转,起码要每个县都派一个机器人长驻,收集官员表现、百姓满意度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等等信息。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