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下之议(第1页)

“弘略,依你所见,出兵翁州、琼州如何?”

当大汗的声音在皇宫中响起之时,张弘略的内心并不轻松。

他明白,从某种程度上讲,忽必烈发问的对象,是另一个人。

但这个人的回话,却要通过他的嘴说出来。

他定了定神,缓缓言道:“臣以为,暂时不宜。”

听了他的话,忽必烈的面容很平静,但他看着张弘略。

张弘略躬身言道:“大汗,臣在海边看到,海上与江河的最大不同,在于其风浪,非长年海上之人,难以在船上立足,故臣弟有言,新的舟师非三年不可。”

“臣不敢欺瞒圣上,臣虽未精通水师,但亦认为,舟师难以速成。

士未练不可为兵,械未精难以成军,军未成则不可出战。”

大殿里很静,忽必烈依然没有说话。

张弘略按照张弘范的遗言,和张?一起护送他的灵柩回到北方后,忽必烈追授张弘范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谥武烈。

他除了厚赏张家外,还命他们为张弘范大办丧事。

张家从张柔开始,为帝国拼杀了两代人,这个时候,无论如何都应该体现帝国对功臣的恩意。

但眼下的张弘略,他的心思也有了细微的改变。

如果开始他还有点疑虑的话,那么宋军一度拿下临安的消息传来,已经使得他对自己兄弟临终的预言深信不疑。

他以办丧为名,就此留在了燕地。

老忽在这方面并没有苛求,这点顺水人情,帝国的确不该吝啬。

在过去的一年里,北元私下里的动作其实也很多。

为了更好的了解琼州的宋室残余,北元从江南“征召”

了许多过去的宋臣,比如说原帝国的重臣叶李、帝国的宗室赵孟?、赵与薰、赵大讷等。

因为从各地奏报的情况中,忽必烈已经发现了残宋的变化。

也许更出于其本能,他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一个大敌正在出现,这迫使他急于更多的了解对方的情况。

他不仅多次召见了哪些所谓的“江南遗逸”

,就是先前归顺的留梦炎等人,也被他多次询问。

但在哪些人的嘴里,老忽并没有得到多少赵?小儿的情况。

哪是,一个当年七、八岁的小屁孩,就算他是帝国皇位的继承人之一,年纪也太小了点,他人又在**之中,这些人能知道多少?给他个“英明睿智”

之誉,那你就忽悠的太过了。

杨淑妃一个妇道人家,她懂什么?张世杰?武夫而已,更是提也不要提。

其他人?咱自己都不觉得他们有多大能耐。

他们主要还是集中在陈宜中、文天祥、陆秀夫这三人身上。

但显然他们对陈宜中没有什么好感,赵与薰就言“宋亡由于误用奸臣”

,老陈在他们眼里就是一类似于贾似道的鸟人。

陆夫子虽然现在已经快要名满天下了,但他以前太“低调”

,这些人也只知道他“敏于事,而寡于言”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