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乡试第一天,忽忽而过。
第二天,当朝阳初升,不少士子考生已然醒觉过来。
粗粗用送来的清水洗漱完毕,吃过早餐,赶紧埋首苦思,继续未完的题目。
七道题,每一道所需求的字数不多。
然而天下间,最难做的便是命题文章。
尤其是在这事关重大的考场上,每一个字,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才会下笔。
思考、运笔、小心谨慎,保持卷面整洁,诸多因素合在一块,耗时耗力。
加上睡眠以及饮食上的不足,每一届乡试,都会有士子支撑不住,半途倒下而被送出去的。
叶君生同样醒来得早,习惯了,每一天都这般度过,其实和乡试与否关系不大。
处理完毕些琐事,开始执笔,继续答题——
“天命之谓性,天命何为?”
这是第六道题目。
“天命之谓性”
,此言出自《中庸》,后面还有两句“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大概意思是说天生本性,而本性不该放纵,而要用道来约束。
用什么道呢,当然便是儒教了。
这三句,最大的争议在于最后一个“教”
字。
后世学者,大多认定“教”
为儒教,然而文言文之类,字面往往存在许多种解释,而且每种解释都言之有理。
若把“教”
,理解为“教学”
之类,却更有道理。
圣贤有语“有教无类”
,在中心思想上两者其实相当契合。
众所周知。
后世理学大兴,“存天理,灭人欲”
。
却是死板无比的教条主义,经常矫枉过正,引申古书经义。
叶君生略一思索,有了头绪,奋笔疾飞,约莫一刻钟时间,一篇八百字文章写就。
写文章。
往往怕短不怕长。
要做到言简意赅,才是最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