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没错,皇帝赵顼这次派林昭前来杭州,目的就是一个字——盐!
古代盐铁铜,甚至是茶叶都是官营的,这也是朝廷十分重要的赋税来源。
古代盐有多种产出方式,东南食用海盐,并州西北一带则产池盐,西南川蜀则是井盐。
其中海盐比重甚大,东南地区,江淮两浙一带,是重要海盐产地,自然也就是盐税重地。
可自从英宗治平元年起,这五六年的时间里,两浙路的盐产量逐年减少,甚至可以说是暴跌。
相比于仁宗晚年全盛时期,差不多降低了一半。
与此同时,盐税也是大大减少。
两浙路地方给出的原因是海民消极怠工,以及自然原因,海盐产量大幅度减少。
监察御史也查不出所以然来,加之一些其他缘故,英宗皇帝也就一直不曾过问。
但是到了赵顼这,情况不仅没有好转,而且还变本加厉。
老爹的历史遗留问,赵顼不能容忍,自然是要解决的。
改革变法需要大量钱财,两浙的盐税意义重大。
当然了,赵顼做事向来是一环套一环,喜欢在背后做文章,这次也不例外。
明目张胆地派人去查不方便,估计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赵顼思前想后,必须从根上入手,找出个妥善解决之法。
敲此时,林昭“犯错”
,便趁机将林昭贬官去杭州。
理由充足,人有能力,又忠诚,林昭绝对是不二人选。
赵顼也不指望能瞒住什么人,至少打草惊蛇的目的达到了。
之后就看林昭的能力,一旦查出端倪,便会全力支持,以雷霆手段处置。
任务艰巨,林昭很清楚幕后之人一定会防着自己,孤身一人,很可能是举步维艰。
好在苏岸跟着来了,身边还有个可靠之人可用。
于是便一明一暗,自己打掩护,苏岸出去暗访,还真收获不小……
只是知晓了内情又能如何呢?按眼下情形,两浙路的私盐贩卖问题不小。
如此规模,已经不可能是一些小贩小打小闹了,那么必然牵涉甚广,甚至一些两浙路的地方官也不大干净。
强权,阻力什么的林昭倒是不怕,可到底该从何处入手呢?眼下根本就没个突破口!
有心无力,无所作为,这才是最痛苦的事情。
就在林昭纠结的时候,一份香艳的邀约送上门来,邀请次日晚间西湖一游。
落款处三个娟秀的小字清晰可见……沐思虹!
(未完待续。
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ps:感谢dragen777、古灵凤凰、书友130713163107647、书友120912111313872、叫我九爷、水榭卡卡的打赏!
感谢蒋雷霆、懒猪小飞、☆好哥的投出的月票。
这一卷布局大,线头太多,三问得理下思路,明天至少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