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是吗,我看看。”
叶重拿过沈鸿烈递来的文件。
“水面排水量水面254吨水下303吨
长度40.9米(134尺2寸)全长27.8米压力壳
宽度4.1米全长4米压力壳
高度8.6米
吃水深度3.8米
动力2x徐诚式6缸柴油引擎,720hpx伊贵式双动电力发动机,402hp最大速度水面12.5节、水下6.4节
续航力水面1500海里、水下33海里
最大下潜深度147米
下潜时间35秒(潜望镜深度-10米)
武器3x533mm鱼雷发射管,5枚鱼雷
潜艇人员22~24人。”
大小,外观与德国的iia型潜艇几乎一模一样。
不过速度,续航能力其他方面的数据都要稍微逊色。
比起德国最新式的iib级又要差一点了。
不过能达到眼下的要求,靠自己的能力仿制出德国近几年服役的u型潜水艇,对于民国潜艇设计中心的那帮设计师来说,已经是一件重大的突破了,当然,这一切都源自于一战后得到过德国老式u型潜水艇的完整设计图纸,另外还与德国技师一起工作过。
否则光凭民国设计所的那帮人自己琢磨,就算造出来了潜艇大概也只能在列强中排个末流或者中等水准。
现在隐隐已经成为德国之后的潜艇强国了。
“还不错,让船厂那边加大u型潜水艇的建造力度。
潜艇部队的编制扩大到100艘。”
叶重将文件放了下来道。
“水面船只的建造情况怎么样了。”
民国的雷达研究是比较早的,眼下民国已经可以开始将雷达装上飞机,并且能探测到16公里以外的船只。
而在中亚,远东与苏联日本交界的地方已经开始建造地面琏式雷达站。
除了能探测敌军飞机的预警机还没有开发出来之外,民国的雷达技术已经运用得十分娴熟了。
潜艇能在头几年给予日本的商船,货轮沉重的打击。
但过几年,终将会因为雷达的进一步发展而失去其原来的威慑力。
海军实力根本还是靠水面的大型舰只。
“除了新增加一艘北京号中型航母之外,主要是增加了一些驱逐舰,一艘轻型巡洋舰。
湦槃号和原来的龙江级驱逐舰已经退役下去,作为训练舰只使用。
青龙舰队现役的水面舰只有2艘中型航母,1艘重型巡洋舰,5艘轻型巡洋舰,17艘驱逐舰。
还有其他鱼雷艇等小型舰只。”
“到了明年,后年,以及大后年,新式的2艘重型航母,1艘中型航母,2艘重巡,5艘轻型巡洋舰以及将近20艘驱逐舰相继下水。
再加上潜艇编队,只要战术运用得好,到时候将拥有和日本联合舰队一战的实力。”
从发行国防军建设国债,到现在,如果不是战时赶工,大型的舰只造出来,差不多也是这几年相继服役了。
此时的民国海军已经完全摒弃了建造大型战列舰的做法,那玩意比重型航母还要烧钱。
若是单靠中央财政支撑起如此大规模的造舰和扩军是十分困难的。
不过通过发行国债的办法将相当一部分压力转移到国民身上,在未来的数年内通过战争所赢得的土地,赚取的收益完全可以弥补这份亏空。
(未完待续)